标题:道判(隋终南山龙池道场)[《续高僧传》卷十二] 内容: 释道判。 姓郭氏。 曹州承氏人也。 三岁丧亲十五游学。 般涉史籍略综儒道。 十九发心出家。 投于外兄而剃落焉。 具戒已后历求善友。 深厌俗累绝心再往。 每阅像教东传。 慨面不睹灵迹。 委根归叶未之或闻。 遂勇心佛境誓尚瞻敬。 以齐干明元年。 结伴二十一人。 发趾邺都将经周塞。 关逻严设又照月光。 踟蹰回互义无逾越。 忽值云奔月隐。 乘暗度栈。 遇逢游兵。 特蒙释放。 以周保定二年达于京邑。 武帝赏接崇重。 仍令于大乘寺厚供享之。 经逾两载。 上表乞循先志。 又蒙开许。 敕给国书并资行调。 西度砂碛千五百里。 四顾茫然绝无水草。 乘饥急行。 止经七夕便至高昌国。 是小蕃附庸突厥。 又请国书。 至西面可汗所(此云天子治也)彼土不识众僧。 将欲加害。 增人防卫不给粮食。 又不许出拾掇薪菜。 但令饿死。 有周国使人谏云。 此佛弟子也。 本国天子大臣敬重供养。 所行之处能令羊马孳多。 可汗欢喜。 日给羊四口以充恒食。 判等放之而自煮菜进啖。 既见不杀众生不食酒肉所行既殊。 不令西过。 乃给其马乘遣人送还。 达于长安住干宗寺。 判以先在穷险无人造食。 遂舍具戒今返京室。 后乃更受之停止五年。 逢静蔼法师。 咨询道务。 慧业冲邃淹历五周朝夕闻问。 方登阶渐。 会武帝灭法。 与蔼西奔于太白山。 同侣二十六人。 逃难岩居不忘讲授。 中百四论日夜研寻恂恂奉诲。 虽有国诛靡顾其死。 东引寻山岠于华岳。 凡所游遁者望日参焉。 遂离考山室二十余所。 依承蔼德。 为入室之元宗。 始末一十五年。 随逐不舍。 后蔼舍身穷谷用陈护法。 判含酸茹毒奉接遗骸。 建塔树铭勒于岩壁。 天元嗣历寻改邪风。 创立百二十人为菩萨僧。 判当其数。 初住陟岵寺。 大隋受命广开佛法。 改为大兴善焉。 判道穆僧徒历总纲任。 部摄彛伦有光先范。 开皇之肇。 于终南山交谷东岭。 池号野猪。 迥出云端俯临原陆。 躬自案行可为栖心之场也。 结草为庵集众说法。 开皇七年。 敕遣度支侍郎李世师。 将天竺监工。 就造院舍常拟供奉。 知判道业修旷。 给额为龙池寺焉。 大将军云定兴。 以为檀越。 四事供给无爽二时。 侍郎独孤机。 餐奉音猷于宅后园别立斋宇。 请来栖息。 终日将事禀其法戒。 薛国公及夫人郑氏。 夙奉清训年别至此。 谘承戒诰决通疑议。 以大业十一年五月四日平旦卒于山寺。 春秋八十有四。 初判释蒙启法性狎林泉。 少欲无竞乐居俭摄。 行慈济乏偏所留心。 履苦登危弥其本意。 故每至粟麦二熟。 行乞贮之至厚。 雪弥山则遗诸飞走。 所以山侣游僧。 蒙其奖济者殷矣。 又食不择味生无患苦。 僧事鞅掌身先令之。 而弘道终朝虔虔无怠。 虽暂游世恒归山室。 斯亦岩岫之学观矣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2:05:13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677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