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洪遵(隋西京大兴善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一] 内容: 释洪遵。 姓时氏。 相州人也。 八岁出家。 从师请业屡高声驾。 及受具后专学律部。 心生重敬。 内自惟曰。 出家基趾其存戒乎。 住持万载。 被于遗教。 谅非虚矣。 更辞师友游方听习。 履涉相京谘访深义。 有所未喻决问罕通。 三夏将满遂知大旨。 初住嵩高少林寺。 依资云公开胸律要。 并及华严大论前后参听并扣其关户涣然大明。 承邺下晖公盛弘四分。 因往从焉。 听徒五百。 多以巧媚自通。 覆讲坚论了无命及。 晖實律学名匠。 而智或先图。 遵固解冠时伦。 全不以曲私在虑。 后因盛集异学充堂。 遵乃束晖制疏。 捧入堂中曰。 伏膺有日都未见知。 是则师资两亡。 敢以文疏仰及。 便置之坐上往覆。 云所既属舍见来降。 即命登座覆述。 吐纳纤隐众仰如山。 自后专预正时结徒毕业。 以戒律旁义有会他部者。 乃重听大论毗昙。 开沃津奥。 又以心使未静。 就诸禅林学调顺法。 年逾十腊方归律宗。 四远望风堂盈千计。 时为荣大也。 齐主既敞教门。 言承付嘱。 五众有坠宪网者。 皆据内律治之。 以遵学声早举。 策授为断事沙门。 时青齐诸众。 连诤经久。 乃彻天听。 无由息讼。 下敕令往。 遵以法和喻。 以律科惩曲感物情。 繁诤自弭。 由是更增时美。 法侣欣之。 及齐历将季擅名逾远。 而非类不交惟道同辙。 名儒大德见辄慕从。 常与慧远等名僧通宵造尽。 周平齐日隐于白鹿岩中。 及宣政搜扬。 被举住于嵩岳。 德不孤峙众复屯归。 大隋廓定招贤四海。 开皇七年。 下敕追诣京阙。 与五大德同时奉见。 特蒙劳引令住兴善。 并十弟子四事供养。 十一年中。 又敕与天竺僧共译梵文。 至十六年。 复敕请为讲律众主。 于崇敬寺聚徒成业。 先是关内素奉僧祇。 习俗生常恶闻异学。 乍讲四分人听全稀。 还是东川赞击成务。 遵欲广流法味。 理任权机。 乃旦剖法华晚扬法正。 来为开经说为通律。 屡停炎澳渐致附宗。 开导四分一人而已。 迄至于今僧祇绝唱。 遵为人形仪儒雅。 动据现猷。 而神辩如泉。 声相钟鼓。 预升法位罕有昏漠。 开悟之绩實难嗣焉。 仁寿二年。 敕送舍利于卫州之福聚寺。 将出示众。 乃放红赤二光。 晃发远近照灼人目。 道俗同睹大生庆悦。 仁寿四年。 下诏曰。 朕祇受肇命抚育生民。 遵奉圣教重兴象法。 而如来大慈覆护群品。 感见舍利开导含生。 朕已分布远近皆起灵塔。 其间诸州犹有未遍。 今更请大德奉送舍利。 各往诸州依前造塔。 所请之僧必须德行可尊善解法相。 使能宣扬佛教。 感窹愚迷。 宜集诸寺三纲详共推择录以奏闻。 当与一切苍生同斯福业。 遵乃搜举名解者用承上命。 登又下敕。 三十余州一时同送。 遵又蒙使。 于博州起塔。 初至州西。 有白鹄数十头。 当于舆上旋绕数匝。 久之而逝。 及至城东隆圣寺置塔之所。 夜有白光数十道。 道如车轴住于基上。 边有鸟巢树上。 及光之洞明众鸟惊散。 又雨银花委地光耀如雪。 掘基五尺获粟半升。 夜降神仙八十四人。 持华繞塔久乃方隐。 又妇人李氏患目二十余年。 及来礼拜两目齐见。 后行道之夕。 又放赤光照寺东房。 见卧佛及坐佛说法之像。 复见梵僧对架读经。 有一十四字。 皆是梵书。 时人不识。 及四月八日当下塔时。 感黑蜂无数衔香繞塔。 气蔚且熏不同人世。 又见白莲花在塔四角高数百丈。 花叶分布下垂于空。 时间五彩莲花厕填其内。 又见天人烧香而左转者。 于是总集而观叹未曾有。 属目不见者非无一二。 及下覆讫诸相皆止。 遵于京邑盛开律仪名骇昔人。 而传叙玄宗其后盖阙。 又着大纯钞五卷。 用通律典。 寻又下敕令知寺任。 弼谐僧众亟光徽绩。 以大业四年五月十九日。 卒于兴善。 春秋七十有九。 隋初又有道洪法胜洪渊等。 并以律学著名。 洪据相州绍通云胤。 容止沈正宣解有仪。 学门七百亟程弘量。 故诸经论之士将欲导世者。 皆停洪讲席。 观其风略采为轨躅。 胜博涉有功。 而言行无副。 神志高卓时共潜推。 但身令未广。 故听徒简略。 渊学承遵统化被中山。 纲维正象有声幽冀。 年代非远。 并不测其终。 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2:03:22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671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