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道兴(益州福胜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九] 内容: 释道兴。 姓刘。 本住秦州。 八九岁时常念出家。 私诣僧寺不肯还。 二亲恐失。 年十九。 决意定诣大光寺求出家。 僧众愍之。 二亲苦求隐避不失。 众为解喻便许剃落。 时天下大乱贼寇交横。 死者山积。 兴为沙弥语诸徒曰。 人身难得持戒第一。 母为贼掠将去。 离城六十里。 兴没命寻逐。 至已被伤未绝。 贼见曰。 此僧诚为至孝。 逐母至此。 便不尽命。 乃背负母还城。 城中咸怪。 贼路凶险何因得返。 避难投蜀至河池县。 逢赞皇公蒙被安慰。 送至梁州。 兴与一老僧相随。 彼有金十两。 谓兴曰。 吾有金可为负至蜀共分。 兴曰。 此危身物。 佛又不许。 不可将行。 若不信者善恶应验。 逐舍而独往。 彼持金者至三泉县逢贼致死。 既至蜀川年满进具。 常行兰若头陀乞食。 智舜律师当衢讲匠。 依听五遍便能覆述。 每有异见舜深奇之。 后至京师首律师下伸大义。 如别所引。 后还蜀川。 广听经论。 不爽光阴。 又于江禅师下禀受禅道。 以为征心要术也。 自舜没后接构律筵。 每年讲席极为稽引。 三十二度来请者方许开宗。 每叹云。 佛法渐替轻慢日增。 余不敢轻。 所以为重法故尔。 即以殷勤郑重为善法种子。 若无此种何由可遇。 所以每讲律部。 及发菩提心。 以此励众。 听者垂泣恩诲。 兴待众涕泣静已。 久久方令唱文。 如此非一。 四远来投无客主。 兴知都维那。 于时官府急切不许客住。 诸寺无停者咸来。 即安抚。 寺主曰。 依官制不许。 何得停之。 兴曰。 官不许容针。 私容车马。 寺主岂不闻耶。 寺主大怒曰。 年少不用我语。 兴曰。 此三宝也。 敬则见善。 嫌则感恶。 寺主愤恚还房。 眼看袈裟不见。 又往三门王家会。 受饭谓言。 是血食。 人喻之竟不食。 返寺向兴忏悔。 寻终行兰若。 时鬼来恼乱。 兴出绳床。 鬼退为受三归已。 为礼佛名。 鬼亦随礼。 贞观中。 青城戴令。 来慕欲与兴同房宿。 夜中眠惊走出房外云。 见一赤衣僧。 执杖打背云何因在此宿。 以火照背。 如三指大。 隐轸赤色。 因求悔过。 兴遇疾甚。 闻室中音乐声。 自念。 我所求者本在佛果。 不愿人天。 所愿不虚诸有魔乱自应消灭。 言已声灭。 自此便差。 常礼千佛日别一遍。 永徽三年。 玄奘法师送舍利令供养。 兴获已于房内立道场发正愿曰。 若一生传法。 并礼贤劫千佛。 如契圣心请放光明。 如语一室并为金色。 弟子咸见。 以显庆四年月日。 终于福胜。 春秋六十有七。 兴自在道行节在怀。 昼夜恒坐曾不偃亚。 未常诣市不受别利。 乞食之外不出寺门。 不乘畜生不服非。 法益部五象敬而重之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2:02:58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669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