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智炫(隋福胜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八] 内容: 释智炫者。 益州城都人也。 俗姓徐氏。 初生室有异光。 少小出家。 入京听学数年。 遂擅名京洛。 学众推崇请令覆讲。 若泻瓶无遗。 会周武帝废佛法欲存道教。 乃下诏集诸僧道士。 试取优长者留。 庸浅者废。 于是诏华野高僧方岳道士。 千里外有妖术者。 大集京师。 于太极殿陈设高座。 帝自躬临。 敕道士先登。 时有道士张宾。 最为首长。 登高唱言曰。 原夫大道清虚淳一无杂。 祈恩请福上通天曹。 白日升仙。 寿与天地同毕。 风教先被中夏。 无始无终。 含生赖之以得长生。 洪恩厚利不可校量岂如佛法虚幻言过其实。 不容本土客寓中华。 百姓无知信其诡说。 今日欲定臧否。 可出头来看。 襄城公何妥。 自行如意。 座首少林寺等行禅师。 发愤而起。 诸僧止之曰。 今日事大。 天帝在此。 不可造次。 知禅师为佛法大海。 然应对之间复须机辩。 众共谋议。 若非蜀炫无以对扬。 共推如意以将付炫。 炫既为众所推。 又忿张宾浪语。 安庠而起徐升论座。 坐定执如意谓张宾曰。 先生向者所陈大道清虚淳一无杂。 又云风教先被中夏者。 未知风教之起。 起自何时。 所说之教于何处说。 又言佛法不容本土客寓中华。 可辩道是何时生。 佛是何时出。 宾曰。 圣人出世有何定时。 说教兴行有何定处。 道教旧来本有。 佛法近自西来。 炫曰。 若言无时亦应无出。 若无定处亦应无说。 旧来本有非复清虚。 上请天曹。 岂得无杂。 寿与天地同毕。 岂得无始无终。 宾曰。 道人浪语。 为前王无识。 留汝等辈得至于今。 今日圣帝尽须杀却。 帝恶其理屈令舍人谓之曰。 宾师且下。 宾既退。 帝自升高座言曰。 佛法中有三种不净。 纳耶输陀罗。 生罗睺罗。 此主不净一也。 经律中许僧受食三种净肉。 此教不净二也。 僧多造罪过好行淫泆。 佛在世时徒众不和递相攻伐。 此众不净三也。 主法众俱不净。 朕意将除之以息虚幻。 道法中无此事朕将留之以助国化。 顾谓炫法师曰。 能解此三难。 真是好人。 炫应声谓曰。 陛下所陈并引经论。 诚非谬言。 但见道法之中。 三种不净又甚于此。 按天尊处紫微宫。 恒侍五百童女。 此主不净。 甚于耶输陀罗之一人。 道士教中。 章醮请福之时。 必须鹿脯百柈清酒十斛。 此教不净。 又甚于三种净肉。 道士罪过代代皆有。 千古乱常姜斌犯法。 此又甚于众僧。 僧众自造罪过。 乃言佛法可除。 犹如至尊享国严设科条。 不妨逆子叛臣相继而出。 岂以臣逆子叛。 遂欲空于大宝之位耶。 大宝之位。 固不可以臣子叛逆而空。 佛法正真。 岂得以众僧犯罪而废。 炫雅调抑扬言音朗润。 虽处大节曾无惧颜。 帝愕然良久。 谓炫曰。 所言天尊侍五百童女出何经。 炫曰。 出道三皇经。 帝曰。 三皇经何曾有此语。 炫曰。 陛下自不见。 非是经上无文。 今欲废佛存道。 犹如以庶代嫡。 帝动色而下。 因入内。 群臣僧众皆惊曰。 语触天帝。 何以自保(以周武非嫡故)炫曰。 主辱臣死。 就戮如归。 有何可惧。 乍可早亡游神净土。 岂与无道之君。 同生于世乎。 众皆壮其言。 明旦出敕二教俱废。 仍相器重。 许以婚姻。 期以共政。 法师志操逾厉。 与同学三人走赴齐都。 时周齐之界。 皆被枪布棘。 彼有富姥姓张。 铺毡三十里。 令炫得过至齐。 盛为三藏名振东国。 武帝破邺先遣追求。 帝弟越王。 宿与法师厚善。 恐帝肆怒横加异责。 乃鞭背成痕俗服将见。 越王先为言曰。 臣恨其逃命。 已杖六十。 令脱衣见帝。 帝变色曰。 恐其怀惭。 远逝以至死亡。 所以急追元无害意。 责越王曰。 大丈夫何得以杖捶相辱。 待遇弥厚与还京师。 武帝崩隋文作相大弘佛法。 两都归趣一人而已。 岁景将秋。 怀土兴念。 又以蜀川迥远奥义未宣。 援首西归。 心存敷畅。 蜀王秀。 未之知也。 时长史周宣明。 入朝赴考。 隋文帝谓之曰。 炫法师安和耶。 宣明惊惶莫知所对。 文帝曰。 一国名僧。 卿遂不识。 何成检校。 宣明稽首陈谢死罪。 及还先往寺参礼。 寺旧在东逼于苑囿。 又是鄱阳王葬母之所。 王既至孝故名孝爱寺。 宣明移就今处。 供养无阙。 至大邺改为福胜寺。 法师宣扬。 觉倦入隐三学山。 触目多感。 遂游山诗曰。 秀岭接重烟嵚岑上半天。 绝岩低更举。 危峰断复连。 侧石倾斜涧。 回流写曲泉。 野红知草冻。 春来鸟自传。 树锦无机织。 猿鸣讵假弦。 叶密风难度。 枝疏影易穿。 抱帙依闲沼。 策杖戏荒田。 游心清汉表。 置想白云边。 荣名非我顾。 息意且萧然。 年一百二岁。 不病而卒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2:02:37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668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