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慈藏(唐新罗国大僧统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四] 内容: 释慈藏。 姓金氏。 新罗国人。 其先三韩之后也。 中古之时。 辰韩马韩卞韩。 率其部属。 各有魁长。 案梁贡职图。 其新罗国。 魏曰斯卢。 宋曰新罗。 本东夷辰韩之国矣。 藏父名武林。 官至苏判异(以本王族比唐一品)既向高位。 筹议攸归。 而绝无后嗣。 幽忧每积。 素仰佛理乃求加护。 广请大舍祈心佛法。 并造千部观音。 希生一息。 后若成长。 愿发道心度诸生类。 冥祥显应。 梦星坠入怀。 因即有娠。 以四月八日诞。 载良晨。 道俗衔庆希有瑞也。 年过小学。 神睿澄兰独拔恒心。 而于世数史籍略皆周览。 情意漠漠无心染趣。 会二亲俱丧。 转厌世华。 深体无常终归空寂。 乃捐舍妻子第宅田园。 随须便给行悲敬业。 子尔只身投于林壑。 粗服草屩用卒余报。 遂登峭隒独静行禅。 不避虎兕常思难施。 时或弊睡心行将征。 遂居小室。 周障棘刺露身直坐。 动便刺肉。 悬发在梁。 用祛昏漠。 修白骨观转向明利。 而冥行显被物望所归。 位当宰相频征不就。 王大怒。 敕往山所将加手刃。 藏曰。 吾宁持戒一日而死。 不愿一生破戒而生。 使者见之不敢加刃。 以事上闻。 王愧服焉。 放令出家任修道业。 即又深隐。 外绝来往。 粮粒固穷。 以死为命。 便感异鸟各衔诸果就手送与。 鸟于藏手就而共食。 时至必尔。 初无乖候。 斯行感玄征。 罕有联者。 而常怀戚戚慈哀含识。 作何方便令免生死。 遂于眠寐见二丈夫曰。 卿在幽隐欲为何利。 藏曰。 惟为利益众生。 乃授藏五戒讫曰。 可将此五戒利益众生。 又告藏曰。 吾从忉利天来。 故授汝戒。 因腾空灭。 于是出山。 一月之间国中士女咸受五戒。 又深惟曰。 生在边壤佛法未弘。 自非目验无由承奉。 乃启本王西观大化。 以贞观十二年。 将领门人僧实等十有余人。 东辞至京。 蒙敕慰抚。 胜光别院厚礼殊供。 人物繁拥财事既积。 便来外盗。 贼者将取心战自惊。 返来露过。 便授其戒。 有患生盲。 诣藏陈忏后还得眼。 由斯祥应。 从受戒者日有千计。 性乐栖静。 启敕入山。 于终南云际寺东悬崿之上。 架室居焉。 旦夕人神归戒又集。 时染少疹。 见受戒神为摩所苦。 寻即除愈。 往还三夏常在此山。 将事东蕃。 辞下云际。 见大鬼神其众无数。 带甲持仗云。 将此金舆迎取慈藏。 复见大神与之共斗拒不许迎。 藏闻臭气塞谷蓬勃。 即就绳床。 通告诀别。 其一弟子又被鬼打躄死乃苏。 藏即舍诸衣财。 行僧德施。 又闻香气遍满身心。 神语藏曰。 今者不死。 八十余矣。 既而入京。 蒙敕慰问。 赐绢二百匹。 用充衣服贞观十七年。 本国请还。 启敕蒙许。 引藏入宫。 赐纳一领杂彩五百段。 东宫赐二百段。 仍于弘福寺为国设大斋。 大德法集。 并度八人。 又敕太常九部供养。 藏以本朝经像雕落未全。 遂得藏经一部并诸妙像幡花盖具堪为福利者。 赍还本国。 既达乡坏。 倾国来迎。 一代佛法于斯兴显。 王以藏景仰大国。 弘持正教。 非夫纲理。 无以肃清乃敕藏为大国统。 住王芬寺。 寺即王之所造。 又别筑精院。 别度十人恒充给侍。 又请入宫。 一夏讲摄大乘论。 晚又于皇龙寺讲菩萨戒本。 七日七夜天降甘露。 云雾奄蔼覆所讲堂。 四部兴嗟声望弥远。 及散席日。 从受戒者其量云从。 因之革厉十室而九。 藏属斯嘉运。 勇锐由来。 所有衣资并充檀舍。 惟事头陀。 兰若综业。 正以青丘佛法东渐百龄。 至于住持修奉盖阙。 乃与诸宰伯祥评纪正。 时王臣上下。 佥议攸归。 一切佛法须有规猷。 并委僧统藏令僧尼五部各增旧习。 更置纲管。 监察维持。 半月说戒依律忏除。 春冬总试令知持犯。 又置巡使。 遍历诸寺诫励说法。 严饰佛像营理众业。 镇以为常。 据斯以言。 护法菩萨即斯人矣。 又别造寺塔十有余所。 每一兴建合国俱崇。 藏乃发愿曰。 若所造有灵。 希现异相。 便感舍利在诸巾钵。 大众悲庆积施如山。 便为受戒。 行善遂广。 又以习俗服章中华有革。 藏惟归崇正朔义岂贰心。 以事商量举国咸遂。 通改边服一准唐仪。 所以每年朝集位在上蕃。 任官游践并同华夏。 据事以量通古难例。 撰诸经戒疏十余卷。 出观行法一卷。 盛流彼国。 有沙门圆胜者。 本族辰韩清慎僧也。 以贞观初年。 来仪京辇遍陶法肆。 闻持镜晓志存定摄。 护法为心。 与藏齐襟秉维城堑。 及同返国大敞行途讲开律部。 惟其光肇自昔东蕃有来西学。 经术虽闻无行戒检。 缘构既重。 今则三学备焉。 是知通法护法代有斯人。 中浊边清于斯验矣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2:02:27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668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