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道仙(隋蜀部灌口山竹林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五] 内容: 释道仙。 一名僧仙。 本康居国人。 以游贾为业。 往来吴蜀。 江海上下集积珠宝。 故其所获赀货乃满两船。 时或计者云。 直钱数十万贯。 既瑰宝填委。 贪附弥深。 惟恨不多。 取验吞海。 行贾达于梓州新城郡牛头山。 值僧达禅师说法曰。 生死长久无爱不离。 自身尚尔况复财物。 仙初闻之。 欣勇内发。 深思惟曰。 吾在生多贪。 志慕积聚。 向闻正法。 此说极乎。 若失若离要必当尔。 不如沈宝江中出家离着。 索然无扰岂不乐哉。 即沈一船深江之中。 又欲更沉。 众共止之。 令修福业。 仙曰。 终为纷扰。 劳苦自他。 即又沉之。 便辞妻子。 又见达房凝水滉瀁。 知入水定信心更重。 投灌口山竹林寺而出家焉。 初落发日对众誓曰。 不得道者终不出山。 即迥绝人踪结宇岩曲。 禅学之侣相次屯焉。 每览经卷。 始开见佛在其处。 无不哽咽。 我何不值但见遗文。 而仙挺卓不群。 野栖禽狩。 或有造问学方者。 皆答对善权冥符正则。 自初入定。 一坐则以四五日为恒。 唯客到其门。 潜然即觉。 起共接语。 若无人往端坐静室寂若虚空。 有时预告。 明当有客至。 或及百千。 皆如其说曾无缺长。 梁始兴王淡。 褰帷三蜀礼以师敬。 携至陕服沮曲。 以天监十六年。 至青溪山。 有终焉志也。 便剃草止客绳床。 于时道馆崇敞巾褐纷盛。 屡相呵斥甚寄忧心焉。 仙乃宴如曾无屑意。 一夕道士忽见东岗火发。 恐野火焚害仙也。 各执水器来救。 见仙方坐大火猛焰洞然。 咸叹火光神德。 道士李学祖等。 舍田造像。 寺塔欻成。 远近归信十室而九。 州刺史鄱阳王恢。 躬礼受法。 天监末。 始兴王冥感。 于梁泰寺造四天王。 每六斋辰常设净供。 仙后赴会。 四王顶上放五色光。 仙所执炉自然烟发。 太尉陆法和。 昔微贱日。 数载在山。 供仙给使。 僧有肆责者。 仙曰。 此乃三台贵公。 何缘骂辱。 时不测其后贵也。 和果遂升衮服。 仙或劳疾。 见缥衣童子从青溪水出碗盛妙药跪而进服。 无几便愈。 居山二十八年。 复游井络。 化道大行时遭酷旱。 百姓请祈。 仙即往龙穴。 以杖扣门数曰。 众生忧苦。 何为嗜睡如此。 语已登即玄云四合大雨滂注。 民赖斯泽。 咸来祷赛钦若天神。 有须舍利即为祈请。 应念即至如其所须。 隋蜀王秀。 作镇岷络。 有闻王者。 寻遣追召。 全不承命。 王勃然动色。 亲领兵仗往彼擒之。 必若固踪可即加刃。 仙闻兵至都无畏惧。 索僧伽梨。 被已端坐念佛。 王达山足。 忽云雨杂流雹雪崩下。 水涌满川藏军无计。 事既窘迫。 乃遥归忏礼。 因又天明雨霁。 山路清夷得至仙所。 王躬尽敬。 便为说法。 重发信心。 乃邀还成都之静众寺。 厚礼崇仰。 举郭恭敬。 号为仙阇梨焉。 开皇年中返于山寺。 道路自净山神前扫。 一夜客僧止房。 仙往曳出。 房因即倒。 年百余岁端坐而卒。 仍葬彼山。 益州今犹有木景白叠尚存。 云是圣人仙。 阇梨许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2:01:30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665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