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明琛(魏岩州林虑县洪谷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五] 内容: 释明琛。 齐人。 少游学两河。 以通鉴知誉。 然经论虽富。 而以征难为心。 当魏明代释门云盛。 琛有学识游肆而已。 故其雅量颇非鸿业。 时有智翼沙门。 道声载穆。 远近望尘学门若市。 琛不胜幽情深忌声略。 私结密交广搜论道。 初为屋子论议法。 立图着经。 外施名教内构言引。 牵引出入罔冒声说。 听言可领。 及述茫然。 勇意之徒相从云集。 观图望经恍若云梦。 一从指授涣若冰消。 故来学者先办泉帛。 此屋子法入学遂多。 余有获者不能隐秘。 故琛声望少歇于前。 乃更撰蛇势法。 其势若葛亮阵图。 常山蛇势击头尾至。 大约若斯。 还以法数傍蛇比拟。 乍度乍却前后参差。 余曾见图极是可畏。 画作一蛇可长三尺。 时屈时伸傍加道品。 大业之季。 大有学之。 今则不行。 想应绝灭。 初琛行蛇论遍于东川。 有道行者深相谏喻。 决意已行博为道艺。 潞州上邑思弘法华。 乃往岩州林虑县洪谷寺请僧。 忘其名。 往讲。 琛素与知识。 闻便往造。 其人闻至中心战灼。 知琛论道不可相抗。 乃以情告曰。 此邑初信。 事须归伏诸士俗等已有倾心。 愿法师不遗故旧。 共相成赞。 今有少衣裁。 辄用相奉琛体此怀乃投绢十匹。 琛曰。 本来于此。 可有陵架意耶。 幸息此心。 然不肯去。 欲听一上。 此僧弥怖。 事不获已如常上讲。 琛最后入堂。 赍绢束掇在众中曰。 高座法师昨夜以绢相遗。 请不须论议。 然佛法宏旷。 是非须分。 脱以邪法化人。 几许误诸士俗。 高座闻此慑怖无聊。 依常唱文如疏所解。 琛即唤住欲论至理。 高座尔时神意奔勇。 泰然待问。 琛便设问。 随问便解。 重叠虽多无不通义。 琛精神扰攘。 思难无从。 即从座起曰。 高座法师犹来暗塞。 如何今日顿解若斯。 当是山中神鬼助其念力。 不尔何能至耶。 高座合堂一时大笑。 琛即出邑。 共伴二人。 投家乞食。 既得气满噎而不下。 余解喻。 何所诤耶。 论议不来天常大理。 何因顿起如许烦恼。 琛不应。 相随东出。 步步叹咤登岭。 困极止一树下。 语二伴曰。 我今烦恼热不可言。 意恐作蛇。 便解剔衣裳。 赤露而卧。 翻覆不定。 长展两足。 须臾之间。 两足忽合。 而为蛇尾。 翘翘上举。 仍自动转语伴曰。 我作蛇势论今报至矣。 卿可上树。 蛇心若至。 则有吞噬之缘。 可急急上树。 心犹未变。 伴便上树。 仍共交语。 每作蛇论。 果至如何。 言语之间。 奄便全身作蛇。 唯头未变亦不复语。 宛转在地举头自打。 打仍不止。 遂至于碎。 欻作蟒头。 身形忽变长五丈许。 举首四视目如火星。 于时四面无量诸蛇一时总至。 此蟒举头。 去地五六尺许。 趣谷而下。 诸蛇相随而去。 其伴目验斯报。 至邺说之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2:01:00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664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