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真观(隋杭州灵隐山天竺寺)[《续高僧传》卷三十] 内容: 释真观。 字圣达。 吴郡钱唐人。 俗姓范氏。 祖延蒸给事黄门侍郎。 父兑通直散骑常侍。 母桓氏温良有德。 尝悱愤无胤。 洁斋立誓。 诵药师观世音金刚波若。 愿求智子绍嗣名家。 时献统所图迦毗罗王者。 在上定林寺。 巨有灵异。 躬往祈祷。 刻写容影。 事像若真。 依药师经七日行法。 至于三夕觉游光照身。 自尔志性非恒。 言辄诣达。 岂非垂天托人寄范弘释者也。 及其诞育。 奇相不伦。 左掌仙文右掌人字。 口流津液充闰荣府。 从幼至终未尝患渴。 故体肤光伟虽老不衰。 舌文交加状如罗绮。 故得含章蕴辩开神明晤。 又声韵钟铃。 捷均风雨。 其见闻者莫不惊异。 小有大概。 五岁能蔬斋。 或登衣箧。 或执扇帚。 戏为谈讲。 八岁通诗礼。 和庾尚书林檎之作。 十六儒道群经柱下河上无所遗隐。 时又流涉棋琴。 畅怀文集。 日新月异。 师友惊忻。 尝共友人逍遥津渚。 有善相者迎而拜曰。 年少当为大法师。 后即专诵净名般若。 志存入道。 伺机承色。 二亲弗许。 乃曰。 迦毗降梦。 子欲开笼。 拘令在网。 此非黠慧。 父母咸开心随喜。 启敕降言并赐衣钵。 义兴生法师行洁小震。 躬为剪落。 大功德贞律师道蔼云阳。 请任和上。 研思十诵一遍能述。 又从华林园法师受成实论。 十遍十覆超振前标。 自谓解成。 可填以行也。 始诵法华。 日限一卷。 因斯通梦。 汝有大根忽守小道。 深可惜也。 遂往兴皇听摩诃衍。 质疑明难唐突玄门。 朗公精通绰然复加脂粉。 吾出讲八年。 无一问至此。 能使妙义开神。 真吾师矣。 仍从北面数载研寻。 开善大忍法师。 匿影钟山游心方等。 将欲试瞻先达问津高士。 因操桴扣寂用程玄妙。 乃叹曰。 龙树之道方兴东矣。 辩勇二师当涂上将。 频事开折亟经重席。 时人语曰。 钱唐有真观。 当天下一半。 沙门洪偃。 才迈儒英。 钩深释杰。 面相谓曰。 权高多智耳目有名。 我有四绝尔具八能。 谓义导书诗辩貌声棋是也。 由此王公贵游多所知识。 始兴王东临禹井。 请以同行。 于时兴皇讲筵。 选能义集。 观临途既促。 咸推前次。 既登高座开二谛宗百并纵横一言冰泮。 学士傅绎在席嗟曰。 三千称首七十当初。 是上人者当为酬对。 金陵道俗见知若此。 既达东夏住香严寺。 讲大涅槃。 四方义集复增荣观兴皇又三追曰。 吾大乘经论。 略已弘通。 而燕赵齐秦。 引领翘足。 专学虽多。 兼该者寡。 宜速反东蕃法门相寄。 于斯时也征周失律朝议括僧无名者休道。 观乃伤迷叹曰。 夫剎利居士皆植福富强。 黎庶厮小造罪贫弱。 欲茂枝叶反克根本。 斯甚惑矣。 人皆惜命偷生。 我则亡身在法。 乃致书仆射徐陵。 文见别集。 陵封书合奏。 帝懔然动容。 括僧由寝。 据斯以言。 非但梁柱佛法。 亦乃明略佐时矣。 江夏王出镇于越。 复请同行。 朗师吞咽良久言曰。 能住三年。 讲堂相委。 复属英王尚法利益。 深不可留也。 仍于禹穴屡动法轮。 特进杜棱。 请归光显传教学徒。 及永阳鄱阳二王司空司马消难。 并相次海运延仰浙东。 故得涂香慧炬以业以焕顶敬倾心尽诚尽节。 天台智者名行绝伦。 先世因缘敦猷莫逆。 年腊既齐为法兄弟。 共游秦岭凌云旧房。 朝阳澄景。 则高谈慧照。 夕阴匿采。 则深安禅寂。 及智者征上阙庭。 观便孤园敷说。 大流法味。 载广俗心。 永阳还京仰奏清德。 举朝僧正同请丝纶。 遂逢祚终斯事便寝。 隋祖尚法惟深。 三敕劳问。 秦王莅蕃。 二延总府。 皆辞以疾。 确乎不就。 齐王晚迎江浦。 躬申顶礼。 传以香火。 送还旧邑之众善寺。 开皇十四年时极亢旱。 刺史刘景安。 请讲海龙王经。 序王既讫骤雨滂霔霔。 自斯厥后有请便降。 吴越宗仰其若神焉。 县西有灵隐山者。 旧曰仙居。 峰吐莲华洞藏龙穴。 信江东之秀岳也。 观既仁智内冥山水外狎。 共道安禅师头陀石室。 檀越陈仲宝。 率诸同侣开藏拓基。 构立精舍号南天竺。 遂即去邑还谷。 栖止终焉。 众善讲堂付门人玄镜。 镜承瓶泻相从不绝。 及文皇造塔。 形胜所归不谋同集。 取决于观。 乃指崔嵬高石。 可安塔基。 虽发诚言孰为可信。 俯仰穿凿洞穴。 自然状似方函。 宛如奁底。 天工神匠冥期若符。 自尔在山常讲法华。 用为心要。 受持读诵躬自书弘。 五种法师于斯乎在。 又特于经旨明练深趣。 谈吐新奇非寻纸墨。 智思击扬迥飞文外。 又感盥洗遗渧地不为濡。 事理异人。 经之力也。 睪亭神姓陈名重。 降祝请讲法华一遍。 遗以钱物。 又降祝舍其庙堂五间。 为众善佛殿。 据斯以言。 感灵通供诚希有也。 大业七年四月八日。 司马李子深。 更延出邑。 讲大涅槃。 初出天竺。 自标葬地。 至现病品。 梦见三人容服甚盛把幡俱礼云。 净居遣仰。 至六月六日以疾而卧。 又梦与智者同舆。 夹侍尊像。 翼佛还山。 觉已叹曰。 昔六十二应终。 讲法华力。 更延一纪。 今七十四复致斯应。 生期毕矣。 即集内众。 训将来事曰。 欲生善道。 欲备神力。 欲出生死。 欲具佛法。 宜须持戒修定学慧弘通正法。 勿令空过无所得也。 尔日天台送书并致香苏石蜜。 观览书曰。 宿世因缘最后信矣。 命两如意。 一东向天台。 一留西法。 志诸杂服式吾眼自分。 一还僧羯磨。 二成第五僧施。 尝有人梦。 飞殿来迎。 沙门宝慧又闻空中鼓乐。 至七月一日中夜跏坐。 盥嗽整服曰。 有人请讲菩萨戒也。 端坐怡然。 不觉已灭逝于众善之旧寺。 从子至午心顶俱暖。 身体柔软颜色不变。 右手内掘三指。 信宿流汗遍身。 至四日移入禅龛。 时属流火。 焰气尚严。 而俨若生存。 實资神力。 从此至二十五日。 四方辐凑六县同集。 道俗公私一期咸萃。 皆就尸手传香表别。 叙德号慕悲起缠云。 追惟戒德泣垂零雨。 至香花供献日有千群。 随次大斋开龛瞻奉而色相光洁。 眉毫更长。 倍异生前。 咸加奇叹。 至二十六日。 乃永窆于灵隐山。 真容掩方坟。 写状留天竺。 是日四部亘一由旬。 香盖成荫幢幡蔽野。 存亡荣庆非可胜言。 初观声辩之雄。 最称宏富。 江表大国莫敢争先。 自正法东流。 谈导之功。 卫安为其称首。 自尔词人莫不宗猷于观。 是知五百一贤代兴有日。 佛法荣显實赖斯乎。 开皇十一年。 江南叛反。 王师临吊。 乃拒官军。 羽檄竞驰兵声逾盛。 时元帅杨素。 整阵南驱。 寻便瓦散。 俘虏诛剪三十余万。 以观名声昌盛光扬江表。 谓其造檄。 不问将诛。 既被严系无由申雪。 金陵才士鲍亨谢瑀之徒。 并被拥略将欲斩决。 来过素前。 责曰。 道人当坐禅读经。 何因妄忤军甲。 乃作檄书。 罪当死不。 观曰。 道人所学诚如公言。 然观不作檄书。 无辜受死。 素大怒将檄以示。 是尔作不。 观读曰。 斯文浅陋未能动人。 观实不作。 若作过此。 乃指擿五三处曰。 如此语言何得上纸。 素既解文。 信其言也。 观曰。 吴越草窃出在庸人。 士学儒流多被拥逼。 即数鲍谢之徒三十余人。 并是处国宾王。 当世英彦。 愿公再虑。 不有怨辜。 素曰。 道人不愁自死。 乃更愁他。 观曰。 生死常也。 既死不可不知。 人以为深虑耳。 素曰。 多时被絷。 叵解愁不。 索纸与之令作愁赋。 观揽笔如流。 须臾纸尽。 命且将来更与一纸。 素随执读。 惊异其文。 口唱师来。 不觉起接。 即命对坐。 乃尽其词。 故赋略云。 若夫愁名不一。 愁理多方。 难得覶缕。 试举宏纲。 或称忧愦。 或号酸凉。 蓄之者能令改貌。 怀之者必使回肠。 尔其愁之为状也。 言非物而是物。 谓无象而有象。 虽则小而为大。 亦自狭而成广。 譬山岳之穹隆。 类沧溟之滉瀁。 或起或伏。 时来时往。 不种而生。 无根而长。 或比烟雾。 乍同罗网。 似玉叶之昼舒。 类金波之夜上。 尔乃过违道理。 殊乖法度。 不遣唤而辄来。 未相留而忽住。 虽割截而不断。 乃驱逐而不去。 讨之不见其踪。 寻之靡知其处。 而能夺人精爽。 罢人欢趣。 减人肌容。 损人心虑。 至如荆轲易水。 苏武河梁。 灵均去国。 阮叔辞乡。 且如马生未达。 颜君不遇。 夫子之咏山梁仲文之抚庭树。 并[怡-台+宅][带/心]于胸府。 俱赞扬于心路。 是以虞卿愁而著书。 束晰凭而作赋。 又如荡子从戎倡妇闺空。 悠悠塞北。 杳杳江东。 山川既阻梦想时通。 高楼进月倾帐来风。 愁眉歇黛泪睑销红。 莫不咸悲枕席结怨房栊。 乃有行非典则。 心怀疑惑。 未识唐虞之化。 宁知禹汤之德。 雾结铜柱之南。 云起燕山之北。 箭既尽于晋阳。 水复干于疏勒。 文多不载。 素大嗟赏。 即坐释之。 所达文士免死而为仆隶。 观以才学之富。 弘导不疲讲释开悟。 荣光俗尘具于前叙。 其所讲大乘四十二载。 又造藏经三千余卷。 金铜大像五躯。 构塔五层。 五僧德施。 造寺二所。 着诸导文二十余卷。 诗赋碑集三十余卷。 近世窃用其言众矣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2:00:00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661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