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可止(后唐洛京长寿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七] 内容: 释可止。 姓马氏范阳大房山高丘人也。 年甫十二迥有出俗之心。 依悯忠寺法贞律师。 年十五为息慈。 辞师往真定习学经论。 时大华严寺有仁楚法师讲因明论。 止执卷服膺三遍。 精义入神众推俊迈。 有老宿维摩和尚者。 释门之奇士也。 问楚师曰。 门人秀拔孰者为先。 曰有幽州沙弥者。 温故知新厉精弗懈。 于是求见。 遂质问胜军比量。 随难应变辞不可屈。 维摩曰。 后生可畏。 契经所谓虽小不可欺也。 遂率力请止开讲恒阳。 缁素无不钦羡焉。 迨十九岁抵五台山求戒。 于受前方便感文殊灵光烛身已而归宁父母及师。 于寺敷演。 二十三往并部。 习法华经百法论。 景福年中至河池。 有请讲因明。 后于长安大庄严寺化徒数载。 干宁三年进诗昭宗。 赐紫袈裟。 应制内殿。 本道刘仁恭者。 据有北门控扼蕃汉。 闻止之名移书召归故乡。 其父与师相次物故。 母犹在堂。 止持盂乞食以供甘旨。 行诵青龙疏三载。 文彻忽有巨蟒见于房。 矫首顾视似有所告。 时同院僧居晓博物释子也。 且曰。 蛇则目睛不瞬。 今其动乎。 得非龙也。 止焚香祝之曰。 贫道念青龙疏营斋养母。 苟实龙神轸念。 希值一檀越。 居数日。 燕师家子曰制胜司徒。 召申供养。 时庄宗遣兵出飞狐以围之。 历乎年载百谷勇贵。 止顿释忧惧。 未几燕陷。 刘氏父子俘归晋阳。 止避乱中山。 节度使王处直素钦名誉。 请于开元寺安置。 逐月供俸。 止着顿渐教义钞一卷见行于代。 天成三年戊子王师问罪定州陷焉。 招讨使王晏休得瀛王冯道书令寻止。 既见以车马送至洛京。 河南尹秦王从荣优礼待之。 奏署大师号文智焉。 于长寿净土院住持。 应顺元年甲午正月二十二日忽微疾作。 召弟子助吾往生念弥陀佛。 奄然而化。 俗年七十五。 僧腊五十六。 闰正月二日茶毗收遗骨。 至清泰二年四月八日建塔于龙门山广化寺之东南隅。 止风神峭拔戒节孤高。 百家子史经目无遗该博之外尤所长者近体声律诗也。 有赠樊川长老诗。 流传人口。 在定州日中山与太原互相疑贰诸侯兼并。 王令方欲继好息民。 因命僧斋于庆云寺。 会有献白鹊者。 王曰。 燕人诗客试为咏题。 止即席而成。 后句云。 不知谁会喃喃语。 必向王前报太平。 王欣然。 诗人李洞者。 风骨僻异。 慕贾阆仙之模式。 景福中在河池相遇。 赠止三篇。 时宰相孙公渥赵公凤马公裔孙窦学士梦征符侍郎蒙李侍郎详。 皆唱予和汝。 埙箎韵谐。 止顷在长安。 讲罢游终南山逍遥园。 是姚秦什法师译经之地。 年代寖深鞠为茂草。 且曰。 吾为释子忍不兴乎。 奏昭宗乞重修。 帝允仍旧赐草堂寺额。 后请樊川净休禅伯。 聚徒谈玄矣。 及在洛也讲外长诵金刚经不知纪极。 昔多居终南山崆峒山。 故有三山集诗三百五十篇。 盛行于时。 弟子修文修智修行微见师之道焉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1:53:22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641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