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义存(唐福州雪峰广福院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二] 内容: 释义存。 长庆二年壬寅生于泉州南安县曾氏。 自王父而下皆友僧亲佛清净谨愿。 存生而鼻逆荤血。 乳抱中或闻钟磬或见僧像。 其容必动。 以是别垂爱于膝下。 九岁请出家。 怒而未允。 十二从家君游蒲田玉润寺。 有律师庆玄持行高洁。 遽拜之曰。 我师也。 遂留为童侍焉。 十七落发来谒芙蓉山恒照大师。 见而奇之。 故止其所。 至宣宗中兴释氏。 其道也涅而不缁。 其身也褎然而出。 北游吴楚梁宋燕秦。 受具足戒于幽州宝剎寺。 讫巡名山扣诸禅宗。 突兀飘飖云翔鸟逝。 爰及武陵一面德山。 止于珍重而出。 其徒数百咸莫测之。 德山曰。 斯无阶也吾得之矣。 咸通六年归于芙蓉之故山。 其年圆寂大师亦自沩山拥徒至于怡山王真君上升之地。 其徒孰就师已嗣德山累累而疑关。 存拒而久之。 则有行实者。 始以存同而议曰。 我之道魏魏乎。 法门围繞之所不可造次。 其地宜若布金之形胜可矣。 府之西二百里有山焉。 环控四邑峭拔万仞。 崷崒以支圆碧。 培楼以[瓜*见]群青。 怪石古松栖蛰龟鹤。 灵湫邃壑隐见龙雷。 山之巅先冬而雪盛夏而寒。 其树皆别垂藤萝。 [卄/丰]茸而以为之衣。 交错而不呈其形奇姿异景不可殚状。 虽霍童武夷无以加之。 实闽越之神秀而古仙之未攸居。 诚有待于我也。 祈以偕行去。 秋七月穿云蹑藓陟险升幽。 将及之。 存曰。 真吾居也。 其夕山之神果效灵。 翌日岩谷爽朗烟霞飞动。 云庵既立月构旋隆。 繇是柅法轮于无为。 树空门于有地行实乃请名其山曰雪峰。 以其冬雪夏寒取鹫岭猴江之义。 斯则庚寅逮于乙未。 存以山而道任。 山以存而名出。 天下之释子不计华夏。 趋之若召。 干符中观察使京兆韦公。 中和中司空颖川陈公。 每渴醍醐而不克就饮。 交使驰恳。 存为之入府从人愿也。 其时内官有复命于京语其道。 其侪之拔俗悟空者。 请蜕浮华而来脱屣。 僖宗皇帝闻之。 翰林学士访于闽人陈延效得其实奏。 于是乃锡真觉大师之号。 仍以紫袈裟俾延效授焉。 存受之如不受。 衣之如不衣。 居累夏。 辛亥岁朔遽然杖屦。 其徒启而不答。 云以随之。 东浮于丹丘四明。 明年属王侍中之始据闽越。 乃洗兵于法雨致礼于禅林。 馥存之道常东望顶手。 后二年自吴还闽大加礼异。 及闽王王氏誓众养民之外雅隆其道。 凡斋僧构剎必请问焉。 为之增宇设像。 铸钟以严其山。 优施以充其众。 时则迎而馆之于府之东西甲第。 每将俨油幢聆法论未尝不移时。 仅乎一纪勤勤恳恳。 熊罴之士因之投迹檀那。 渔猎之逸其或弭心鳞羽。 戊辰年春三月示疾。 闽王走医。 医至粒药以授存曰。 吾非疾也。 不可罔子之工。 卒不饵之。 其后札偈以遗法子。 函翰以别王庭。 夏五月二日鸟兽悲鸣云木惨悴。 其夜十有八刻时灭度。 俗寿八十有七。 僧腊五十有九。 以其月十五日塔而藏之。 尔日奔走闽之僧尼士庶。 巷无居人。 闽王涟如出涕。 且曰。 师其舍予一何遽乎。 遣子延禀躬祭奠之。 复斋僧焉。 存之行化四十余年。 四方之僧争趋法席者不可胜算矣冬夏不减一千五百。 徒之环足其趋也。 驰而愈离。 辩而愈惑。 其庶几者。 一曰师备。 拥徒于玄沙今安国也次曰可休。 拥徒于越州洞岩。 次曰智孚。 拥徒于信州鹅湖。 其四曰惠棱。 拥徒于泉州招庆。 其五曰神晏。 住福州之鼓山分灯化物。 皆膺圣奖赐紫袈裟。 而玄沙级宗一大师焉。 〔赞宁〕系曰。 雪峰道也恢廓乎骏奔四海学人。 所出门生形色不类何邪。 玄沙乘楞严而入道。 识见天殊。 其犹谚曰青成蓝蓝谢青。 师何尝在明经。 故有过师之说。 一则雪峰自述塔铭。 已尽其致也。 一则玄沙安立三句决择群见。 极成洞过欤。 今江表多尚斯学。 此学虚通无系了达逍遥勿拘。 知乘急也。 雪峰化众切乎杜默禅坐。 知戒急也。 其能各舍一缓以成一全。 则可乎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1:50:31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632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