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行因(道潜)(周庐山佛手岩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三] 内容: 释行因。 不详姓氏。 雁门人也。 游方问道于江淮。 见庐山北有岩遥望如垂手焉。 手下则深邃可三五丈许。 因独栖禅观于其中。 伪唐主元宗闻之三征召不起。 岩中夜阑有异鹿一。 卧于因之石屋之侧又锦囊鸟一伏宿于石壁下。 二物都无惊怖。 因不度弟子。 有邻庵僧为之供侍。 一日小疾谓侍僧曰。 卷上帘我去去。 帘方就钩。 下床三数步间立屹然而化。 春秋七十许元宗命画工写真。 而阇维收遗骨。 白塔在岩背焉。 初因传禅法于襄阳鹿门山。 寻为元宗坚请。 于栖贤寺开堂唱道。 不及期月潜归岩窟。 初岩如五指。 中指上有松一株。 因终之日此亦枯瘁。 因有经籍之学有问则指擿先儒得失章句是非。 谈论不滞于方隅。 开喻必含于教化。 实得道之良士也。 〔赞宁〕系曰。 凡夫舍报尸必一同也。 佛则右胁果位坐亡。 首搘地者现通。 身立中者彰异。 其惟欲行步而化者。 除后僧会外则因公有焉次钱塘慧日永明寺释道潜。 俗姓武。 蒲津人也。 生而强壮容姿端雅。 成立则身长七尺许。 胸前黑子七点若斗之纲魁焉。 投中条山栖岩大通禅院。 礼真寂禅师为亲教也。 戒检严明讷言敏行。 师亡之后誓入雁门五台山。 以精恪之故躬睹文殊圣容。 后诸方无定游处。 未到临川见崇寿益禅师。 顿明心决。 次栖衢州古寺览阅藏经。 尝宴坐中见文殊现形。 不觉起而作礼。 及诣杭礼阿育王塔。 跪而顶戴泪下如雨。 问掌塔僧曰。 舍利人不目击还实有否。 僧曰。 按传记云。 藏在内角中。 望若悬钟焉。 潜疑未已。 遂苦到跪礼更无间然。 俄见舍利红色在悬钟之外蠢瞤而行。 潜悲喜交集。 又光文大师汇征迥然肯重自为檀越。 请于山斋行三七日普贤忏忽见遍吉御象在塔寺三门亭下。 其象鼻直枕行忏所。 汉南国王钱氏命入王府受菩萨戒。 造大伽蓝号慧日永明。 请以居之。 假号曰慈化定慧禅师。 别给月俸以施之。 加优礼也。 建隆二年辛酉九月十八日示疾而终。 入棺之际。 有白光昼发字孛莹然。 时众皆睹。 至十月内于龙井山茶毗。 所收舍利伙多。 有屠者自惟恶业。 展襟就火聚乞求。 斯须获七颗。 屠家持于印氏塔中。 至开宝庚午岁天台韶禅师。 建石塔缄其真骨。 癸酉岁塔顶放白光焉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1:42:57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610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