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道丕(周洛京福先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七] 内容: 释道丕。 长安贵胄里人也。 唐之宗室。 父从晏襄宗沿堂五院之首。 母许氏。 为求其息常持观音普门品。 忽梦神光烛身。 因尔妊焉。 及其诞生挺然岐嶷。 端雅其质。 属籍诸亲异而爱之如天童子。 年始周晬。 父将命汾晋。 会军至于霍山没王事。 丕虽童稚聚戏终鲜笑容。 七岁忽绝荤膻。 每游精舍怡然忘返。 遂白母往保寿寺礼继能法师。 尊为轨范。 九岁善梵音礼赞。 是岁襄宗幸石门随师往迎驾。 十九岁学通金刚经义。 便行讲贯。 又驾迁洛京。 长安焚荡。 遂背负其母东征华阴。 刘开道作乱。 复荷母入华山安止岩穴。 时谷麦勇贵每斗万钱。 丕巡村乞食。 自专胎息唯供母食。 母问还食未。 丕对曰。 向外斋了。 恐伤母意。 至孝如此。 年二十岁母曰。 汝父霍山亡没战场之地。 骨曝霜露。 汝能收取归葬。 不亦孝乎。 遂辞老亲往霍邑。 立草庵鸠工。 集聚白骨昼夜诵经。 咒之曰。 古人精诚所感滴血认骨。 我今志为孝子。 岂无灵验者乎。 傥群骨中有动转者。 即我父之遗骸也。 如是一心注想目未轻舍。 数日间果有枯髅。 从骨聚中跃出。 竞骛丕前。 摇曳良久。 丕即躄踊抱持如复生在。 赍归华阴。 是夜其母梦夫归舍。 明辰骨至。 其孝感声誉日高。 至二十七岁遇曜州牧娄继英招丕住洛阳福先弥勒院。 即晋道安翻经创浴之地也。 天佑三年丙寅济阴王赐紫衣。 后唐庄宗署大师曰广智。 丕于梁朝后主后唐庄宗明宗。 凡内建香坛。 应制谈论多居元席。 及晋迁都今东京天福三年诏入梁苑。 副录左街僧事。 与传法阿阇梨昭信大师俱道貌童颜号二菩萨。 是故朝贵士庶多请养生之术。 丕精勤不懈一佛一礼。 佛名经法华金刚仁王上生四经逐一字礼。 然其守杜多之行。 分卫时至二弟子随行。 开运甲辰岁为左街僧录。 虽临僧务日课修持。 相国李公涛西枢密太傅王公朴翰林承旨陶公谷等无不倾心归重。 至汉干佑中谢病乞西归。 未允之际。 属汉室凌夷。 兵火连作恣行剽掠。 丕于廊庑之下倚壁诵念二日纷拿一无见者。 时京城见闻益加钦尚逃归洛邑。 周太祖潜隐所重。 广顺元年敕召为左街僧录。 不容陈让还赴东京居于僧任。 世宗尹厘府政。 嫌空门繁杂。 欲奏沙汰。 召丕同议时问难交发开喻其情。 且曰。 僧之清尚必不露于人前。 僧或凶顽而偏游于世上。 必恐正施藨[卄/尢/ㄠ-ㄙ+衣-〦]草和兰茞而芟。 方事淘澄金逐沙泥而荡。 大王储明欲照蓄智当行。 为益皇帝邪。 为损君亲邪。 若益君乎不令一物失所。 若损亲也是坏六和福田。 况以天下初平疮痍未合。 乞待后时搜扬未晚。 故老子云。 治大国如烹小鲜。 虑其动则麋烂矣。 世宗深然其言。 且从停寝。 及世宗登极。 丕谓僧曰。 吾皇宿昔有志。 汝当相警护持。 坚乞解归洛阳。 又立礼首楞严经。 二年果敕并毁僧寺并立僧帐。 盖限之也。 毁教不深。 乃丕之力也。 以显德二年乙卯六月八日微疾。 十日令弟子早营粥食云。 有首楞严菩萨众多相迎。 令鸣椎俄然而化。 春秋六十七。 僧腊四十七。 缁素号哭诸寺具威仪送葬于龙门广化寺之左立石塔焉。 未终之前寺钟无故嘶嗄。 表剎龙首忽焉陨坠。 僧澄清梦寺佛殿梁折。 极多异兆焉。 〔赞宁〕系曰。 周武灭佛法。 隋开皇辛亥岁太府丞赵文昌入冥见邕受对。 寄语文帝拔救。 周世宗澄汰毁私邑勒立僧帐。 故说大渐招其恶报。 或有入冥见之。 并赞成厥事者同居负处。 略同周武。 未知是乎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1:40:30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602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