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僧伽(木叉,慧俨,慧岸)(唐泗州普光王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八] 内容: 释僧伽者。 葱岭北何国人也。 自言俗姓何氏。 亦犹僧会本康居国人便命为康僧会也。 然合有胡梵姓名。 名既梵音。 姓涉华语。 详其何国在碎叶国东北。 是碎叶附庸耳。 伽在本土少而出家。 为僧之后誓志游方。 始至西凉府。 次历江淮。 当龙朔初年也。 登即隶名于山阳龙兴寺。 自此始露神异。 初将弟子慧俨同至临淮。 就信义坊居人乞地下标。 志之言。 决于此处建立伽蓝。 遂穴土获古碑。 乃齐国香积寺也。 得金像衣叶刻普照王佛字。 居人叹异云。 天眼先见。 吾曹安得不舍乎。 其碑像由贞元长庆中两遭灾火。 因亡踪矣。 尝卧贺跋氏家。 身忽长其床榻各三尺许。 莫不惊怪。 次现十一面观音形。 其家举族欣庆倍加信重。 遂舍宅焉。 其香积寺基。 即今寺是也。 由此奇异之踪旋萌不止。 中宗孝和帝景龙二年遣使诏赴内道场。 帝御法筵言谈造膝。 占对休咎契若合符。 仍褒饰其寺曰普光王。 四年庚戌示疾。 敕自内中往荐福寺安置。 三月二日俨然坐亡。 神彩犹生止瞑目耳。 俗龄八十三。 法腊罔知。 在本国三十年。 化唐土五十三载。 帝惨悼黯然。 于时秽气充塞。 而形体宛如。 多现灵迹。 敕有司给绢三百匹俾归葬淮上。 令群官祖送。 士庶填[门@壹]。 五月五日抵于今所。 帝以仰慕不忘。 因问万回师曰彼僧伽者。 何人也。 对曰。 观音菩萨化身也。 经可不云乎。 应以比丘身得度者。 故现之沙门相也。 初伽化行江表止嘉禾灵光寺。 彼泽国也。 民家渔梁矰弋交午。 伽苦敦喻。 其诸杀业陷堕于人。 宜疾别图生计。 时有裂网折竿者多矣。 伽闲而宴息。 见神告曰。 天方亢阳百姓苗死。 身胡藏其懒龙耶。 伽曰。 为之奈何。 神曰。 若今夕但小指出窗隙外。 其如人何。 伽依之。 其夜霆击异常。 质明视指微有红线脉焉。 伽曰。 吾与此壤无缘。 乃行抵晋陵。 见国祥寺荒废。 乃留衣于殿梁而去。 后人闻异香芬馥。 伽尝记之曰。 伊寺有人王重兴去。 三十年后果有僧。 俗姓全为檀那矣。 通天万岁中于山阳众中。 悬知嫌鄙伽者。 乃昌言曰。 吾有五十万钱奉助功德。 勿生横议。 伽于淮岸招呼一船曰。 汝有财施吾可宽刑狱。 汝所载者剽略得耳。 盗依言尽舍。 佛殿由是立成。 无几盗败拘于扬子县狱。 伽乘云下慰喻言无苦。 不日果赦文至免死矣。 昔在长安。 驸马都尉武攸暨有疾。 伽以澡罐水噀之而愈。 声振天邑。 后有疾者告之。 或以柳枝拂者。 或令洗石师子而瘳。 或掷水瓶。 或令谢过。 验非虚设功不唐捐。 却彼身灾则求马也。 警其风厄则索扇欤。 或认盗夫之钱或咋黑绳之颈。 或寻罗汉之井。 或悟裴氏之溺。 或预知大雪。 或救旱飞雨。 神变无方测非恒度。 中宗敕恩度弟子三人慧岸慧俨木叉各赐衣盂令嗣香火。 洎乎已灭多历年所。 尝现形往汉南市漆器。 及商人李善信船至寺觅买斋器。 僧忽见塔中。 形像凝然而指曰。 正唯此僧来求买矣。 远近嗟叹。 又尝于洪井化易材木。 结筏而至焉。 大历中州将勒寺知十驿。 俾出财供乘传者。 至十五年七月甲夜。 现形于内殿乞免邮亭之役。 代宗敕中官马奉诚宣放。 仍赍舍绢三百匹杂彩千段金澡罐皇太子衣一袭。 令写貌入内供养。 又干元中州牧李亡名有推步者。 云为土宿加临灾当恶弱。 伽忽现形抚李背曰。 吾来福至汗出灾销。 后无他咎。 尝于燕师求毡罽。 稍是泗州寺僧燕使赍所求物到认塔中形信矣。 遂图貌而归。 自燕蓟展转传写无不遍焉。 长庆元年夜半于州牧苏公寝室前。 歌曰。 淮南淮北自此福焉。 自东自西无不熟矣。 其年独临淮境内有年耳。 二年寺塔皆焚。 唯伽遗形俨若无损。 咸通中庞勋者。 本徐州戍卒。 擅离桂管。 沿路劫掠。 而攻泗州围逼其城。 伽于塔顶现形。 外寇皆睡。 城中偶出击之。 惊窜而陷宿州以事奏闻。 仍锡号证圣大师也文德元年外寇侵轶。 州将婴城拒敌。 伽现形于城西北隅。 寇见知坚垒难下。 骇而宵遁。 大顺中彭门帅时溥。 令张谏攻于北城。 除剿戮外有五百余人。 拘鞠场中。 谏凭案恍惚间见僧衣紫。 诲之曰。 此辈平人何可杀耶。 不如舍之。 言毕不见。 谏遂纵之而逸。 干宁元年太守台蒙梦伽云。 寒东南少备。 蒙不喻旨。 以绵衾法服施之。 十二月晦夜半。 有兵士逾垒而入蒙初不知。 复梦一僧以锡杖置于心上。 冷彻心骨惊起。 蒙令动鼓角。 贼惊奔获首领姓韩。 至是方晓矣。 由此多于塔顶现小僧状。 倾州瞻望。 然有吉凶表兆于时乞风者分风。 求子者得子。 今闻有躬礼者。 往往有全不见伽形相者。 或见笑容者吉。 不然则凶。 其不可爰度者如此。 泊乎周世宗有事于江南。 先攻取泗上伽寄梦于州民言。 不宜轻敌。 如是达于州牧皆未之信。 自尔家家梦同告之。 遂降全一郡生民。 赖伽之庇矣。 天下凡造精庐必立伽真相。 榜曰大圣僧伽和尚。 有所乞愿多遂人心。 李北海邕胡著作浩各为碑颂德。 今上御宇也留心于此。 其年三月有尼游五台山回。 因见伽于塔顶作婴孩相。 遂登剎柱舍身命供养。 太平兴国七年敕高品白承睿。 重盖其塔。 务从高敞。 加其累层。 八年遣使别送舍利宝货。 同葬于下基焉。 其日有僧怀德。 预构柴楼自持蜡炬焚身供养。 灾燎之中经声不绝。 又将欲建浮图。 有巨木三根沼淮而下。 至近浮桥且止。 收为塔心柱焉。 续敕殿头高品李庭训主之。 先是此寺因竁中金像刻其佛曰普照王。 乃以为寺额。 后避天后御名。 以光字代之。 近宣索僧伽实录。 上览已敕还其题额曰普照王寺矣。 弟子木叉者。 以西域言为名。 华言解脱也。 自幼从伽为剃[髟/采]弟子。 然则多显灵异。 中和四年刺史刘让厥父中丞忽夜梦一紫衣僧云。 吾有弟子木叉。 葬寺之西。 为日久矣。 君能出之。 仍示其葬所。 初梦都不介意。 再梦如初。 中丞得梦中所示之处欲施断之。 见有二姓占居。 于是饶钱市焉。 开穴可三尺许乃获坐函。 遂启之。 于骨上有舍利放光。 命焚之收舍利八百余颗。 表进上僖宗皇帝。 敕以其焚之灰塑像。 仍赐谥曰真相大师。 于今侍立于左。 若配飨焉。 弟子慧俨。 未详氏姓生所。 恒随师僧伽执侍瓶锡。 从楚州发至淮阴。 同劝东海裴司马妻吝白金沙罗。 而堕水抵盱眙开罗汉井。 宿贺跋玄济家。 俨侍十一面观音菩萨旁。 自尔诏僧伽上京师中宗别敕度俨并慧岸木叉三人。 各别赐衣钵焉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1:40:18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601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