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圆观(唐洛京慧林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二十] 内容: 释圆观。 不知何许人也。 居于洛宅。 率性疏简或勤梵学。 而好治生获田园之利。 时谓之空门猗顿也。 此外施为绝异。 且通音律。 大历末与李源为忘形之友源父憕居守。 天宝末陷于贼中。 遂将家业舍入洛城北慧林寺。 即憕之别墅也。 以为公用无尽财也。 但日给一器。 随僧众饮食而已。 如此三年。 源好服食。 忽约观游蜀青城峨眉等山洞求药。 观欲游长安由斜谷路。 李欲自荆入峡。 争此二途。 半年未决。 李曰。 吾已不事王侯。 行不愿历两京道矣。 观曰。 行无固必请从子命。 遂自荆上峡行次南浦。 泊舟见数妇女绦达锦珰负罂而汲。 观俯首而泣曰。 某不欲经此者恐见此妇人也。 李曰。 自上峡来此徒不少。 奚独泣为观曰。 其孕妇王氏者是某托身之所也。 已逾三载尚未解娩。 唯以吾未来故。 今既见矣。 命有所归。 释氏所谓循环者也。 请君用符咒遣其速生。 且少留行舟葬吾山谷。 其家浴儿时亦望君访临。 若相顾一笑。 是识认君也。 后十二。 年当中秋月夜。 专于钱塘天竺寺外。 乃是与君相见之期也。 李追悔此之一行致观到此哀恸殆绝。 召孕妇告以其事。 妇人喜跃还。 顷之亲族毕集。 以枯鱼浊酒馈于水滨。 李往授符水。 观具其沐浴新其衣装。 观其死矣孕妇生焉。 李三日往看新儿。 襁抱就明果致一笑。 李泣具告王氏。 王氏厚葬观。 明日李回棹归慧林寺。 询问弟子方知已理命矣李常念杭州之约。 至期到天竺山寺。 其夜桂魄皎然。 忽闻葛洪井畔有牧童歌竹枝者。 乘牛扣角。 双髻短衣。 徐至寺前。 乃观也。 李趋拜曰。 观公健否。 曰李公真信士。 我与君殊途。 慎勿相近。 君俗缘未尽但且勤修。 不堕即遂相见。 李无由序语。 望之澘然。 观又歌竹枝。 杳[马/衣]前去。 词切调高莫知所谓。 叹曰。 真得道之僧也。 咫尺悬隔圣凡路殊。 谅有之乎初源忿父遇害贼庭。 时方八岁为群贼所虏。 流浪南北展转人家。 凡六七年归于近亲。 代宗闻之授河府掾。 源遂绝酒肉不婚娶。 不役童仆。 常依慧林寺寓一室。 随僧斋食。 先命穴其野以备终制。 时时往眠其间。 至于荣辱是非一皆均等也。 时相国李公德裕表荐之。 遂授谏议大夫。 于时源已年八十余矣。 抗表不起。 二年而卒。 长庆二年也。 〔赞宁〕系曰。 圆观未死。 先寄胎者。 闻必不信何耶。 违诸圣教也。 尝闻闽尼多许。 族姓家妇女为儿。 云便来也。 及终有以朱题髀。 当日有家生子。 身有赤文便来二字焉。 此类亦多。 庄子所谓曲士不可与语道者。 束于教也。 其或竺干异计有教未来。 佛或别会曾谈。 见有我宗自许。 若然者未可定执已行之教矣。 其如观也果证高深。 同智论中多种不思议也。 心思言议千里难追矣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1:38:49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597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