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慈明禅师〔宋,惠洪《禅林僧宝传》〕 内容: 慈明禅师,出全州清湘李氏,讳楚圆。 少为书生。 年二十二,依城南湘山隐静寺(或云依金地寺)得度。 其母有贤行,使之游方。 公连眉秀目,颀然丰硕。 然忽绳墨,所至为老宿所呵。 以为少丛林。 公柴崖而笑曰:龙象蹴踏,非驴所堪。 尝橐骨董箱,以竹杖荷之。 游襄沔间。 与守芝谷泉俱结伴,入洛中。 闻汾阳昭禅师。 道望为天下第一。 决志亲依。 时朝廷方问罪河东。 潞泽皆屯重兵。 多劝其无行。 公不顾渡大河,登太行。 易衣类厮养,窜名火队中。 露眠草宿,至龙州。 遂造汾阳。 昭公壮之。 经二年,未许入室。 公诣昭,昭揣其志,必骂诟。 使令者或毁诋诸方。 及有所训,皆流俗鄙事。 一夕诉曰:自至法席已再夏。 不蒙指示,但增世俗尘劳念。 岁月飘忽,已事不明。 失出家之利。 语未卒,昭公熟视骂曰:是恶知识,敢裨贩我。 怒举杖逐之。 公拟伸救。 昭公掩其口。 公大悟曰:乃知临济道,出常情。 服役七年辞去。 依唐明嵩禅师。 嵩谓公曰:杨大年内翰。 知见高,入道稳实。 子不可不见。 公乃往见大年。 大年问曰:对面不相识。 千里却同风。 公曰:近奉山门请。 大年曰:真个脱空。 公曰:前月离唐明。 大年曰:适来悔相问。 公曰:作家。 大年喝之。 公曰恰是。 大年复喝。 公以手划一划。 大年吐舌曰:真是龙象。 公曰:是何言欤。 大年顾令别点茶曰:元来是家里人。 公曰:也不消得。 良久又问,如何是圆上座为人句。 公曰:切。 大年曰:作家作家。 公曰:放内翰二十拄杖。 大年拊膝曰:这里是什么处所。 公拍掌曰:不得放过。 大年大笑。 又问,记得唐明悟时因缘否。 公曰:唐明闻,僧问首山佛法大意。 首山曰:楚王城畔,(或有或汝)水东流。 大年曰:只如此语意如何。 公曰:水上挂灯球。 大年曰:与么则辜负古人去。 公曰:内翰疑则别参。 大年曰:三脚虾蟆跳上天。 公曰:一任绥跳。 大年乃又笑。 馆于斋中,日夕质疑智证。 因闻前言往行,恨见之晚。 朝中见驸马都尉李公。 曰:近得一道人,真西河师子。 李公曰:我以拘文,不能就谒奈何。 大年默然,归语公曰:李公佛法中人。 闻道风远至。 有愿见之心。 政以法不得。 与侍从过从。 公黎明谒李公。 李公阅谒,使童子问。 道得即与上座相见。 公曰:今日特来相看。 又令童子曰:碑文刊白字,当道种青松。 公曰:不因今日节,余日定难逢。 童子又出曰:都尉言,与么则与上座相见去也。 公曰:脚头脚底。 李公乃出坐定。 问曰:我闻西河,有金毛师子,是否。 公曰:什么处得此消息。 李公喝之。 公曰:野犴鸣。 李公又喝。 公曰:恰是。 李公大笑。 既辞去,问临行一句。 公曰:好将息。 李公曰:何异诸方。 公曰:都尉又作么生。 曰:放上座二十拄杖。 公曰:专为流通。 李公又喝。 公曰:瞎。 李公曰好去。 公曰诺诺。 自是往来杨李之门。 以法为友。 久之辞还河东。 大年曰:有一语,寄唐明。 公曰:明月照见夜行人。 大年曰:却不相当。 公曰:更深犹自可,午后更愁人。 大年曰:开宝寺前金刚。 近日因什么汗出。 公曰:知。 大年曰上座临行,岂无为人句。 公曰:重叠关山路。 大年曰:与么则随上座去也。 公作嘘声。 大年曰:真师子儿。 公还唐明。 李公遣两僧讯公。 公于书尾画双足。 写来僧名,以寄之李公。 作偈曰:黑毫千里余,金椁示双趺。 人天浑莫测,珍重赤须胡。 公以母老南归。 至筠州,首众僧于洞山。 时聪禅师居焉。 先是汾阳谓公曰:我遍参云门尊宿儿孙。 特以未见聪为恨。 故公依止。 又三年,乃游仰山。 杨大年以书抵宜春太守黄宗旦。 使请公出世说法。 守虚南原致公。 公不赴,旋特谒候守愿行。 守问其故。 对曰:始为让,今偶欲之耳。 守大贤之。 住三年,弃去省母。 以白金为寿。 母诟曰:汝定累我入泥犁中,投诸地。 公色不怍,收之辞去。 谒神鼎諲禅师。 諲首山高弟,望尊一时。 衲子非人类精奇,无敢登其门者。 住山三十年,门弟子气吞诸方。 公发长不剪,弊衣楚音。 通谒称法侄,一众大笑。 諲遣童子问,长老谁之嗣。 公仰视屋曰:亲见汾阳来。 諲杖而出顾见,顽然问曰:汾州有西河师子,是否。 公指其后,绝叫曰:屋倒矣。 童子返走,諲回顾相矍铄。 公地坐脱只履,而视之。 諲老忘所问,又失公所在。 公徐起整衣。 且行且语曰:见面不如闻名。 遂去,諲遣人追之不可。 叹曰:汾州乃有此儿耶。 公自是名增重丛林。 定林沙门本延有道行。 雅为士大夫所信敬。 諲见延称,公知见可兴临济。 会道吾席虚。 延白郡请以公主之。 法令整肃,亡躯为法者集焉。 示众曰:先宝应曰:第一句荐得,堪与祖佛为师。 第二句荐得,堪与人天为师。 第三句荐得,自救不了。 道吾则不然。 第一句荐得和泥合水。 第二句荐得,无绳自缚。 第三句荐得,四棱着地。 所以道,起也海晏河清,行人避路。 住也乾坤失色,日月无光。 汝辈向什处出气。 良久曰:道吾为汝出气。 乃嘘一声,卓拄杖而起。 又曰:道吾打鼓,四大部州同参。 拄杖横也,挑挂乾坤大地。 钵盂覆也,盖却恒沙世界。 且问,汝辈向何处,安身立命。 若也知之,北俱卢州吃粥吃饭。 若也不知,长连床上吃粥吃饭。 后住石霜,当解夏谓众曰:昨日作婴孩,今朝年已老。 未明三八九,难踏古皇道。 手铄黄河干,脚踢须弥倒。 浮生梦幻身,人命久难保。 天堂并地狱,皆由心所造。 南山北岭松,北岭南山草。 一雨润无边,根苗壮枯槁。 五湖参学人,但问虚空讨。 死脱夏天衫,生着冬月袄。 分明无事人,特地生烦恼。 喝一喝。 时真点胸者。 为善侍者折难,自金銮还。 公呵曰:解夏未一月,乃已至此。 破坏丛林,有何忙事。 真曰:大事未透脱故耳。 公曰:汝以何为佛法要切。 真曰:无云生岭上,有月落波心。 公诟曰:面皱齿豁,犹作此见解。 真不敢仰视曰:愿为决之。 公曰:汝问我答。 真理前语而问之。 公曰:无云生岭上,有月落波心。 真遂契悟,住南岳福严。 以大法授南禅师,语在南传。 僧问,临济两堂首座。 一日相见,同时喝。 临济闻之升座曰:大众要会临济宾主句。 问取堂中二禅客,此意如何。 公作偈曰:啐啄之机箭柱锋。 瞥然宾主当时分。 宗师悯物明缁素。 北地黄河彻底浑。 又问,赵州勘婆子,师意如何。 公亦作偈曰:赵州勘破婆子,叶落便合知秋。 天下几多禅客,五湖四海悠悠。 明日升座曰:一喝分宾主,照用一时行。 要会个中意,日午打三更。 遂一喝云,且道是宾是主。 还有分得者么。 若也分得,朝行三千暮行八百。 若也未能,老僧失利。 移住兴化,康定戊寅,李都尉遣使邀公曰:海内法友,唯师与杨大年耳。 大年弃我而先。 仆年来顿觉衰落。 忍死以一见公。 仍以书抵潭帅敦遣之。 公恻然,与侍者舟而东下。 舟中作偈曰:长江行不尽,帝里到何时。 既得凉风便,休将橹掉施。 道过琅琊。 觉禅师出迎,大喜曰:有众之累,不得躬造。 受曲折而惠然。 辱而临之,天赐我也。 公为逗留,夜语及并汾旧游。 觉曰:近有一老衲至。 问其离何所,曰杨州。 问船来陆来,曰船来。 问船在何处,曰岸下。 问,不涉程途一句如何道。 其僧恚曰:杜撰长老,如麻似粟。 遣人追不及,云是举道者。 顷在汾州时尚少。 举陆沉众中,不及识之。 公笑曰:举见处纔能自了。 而汝堕负,何以为人。 觉屏息汗下。 公为作牧童歌。 其略曰:回首看,平田阔。 四方放去休拦遏。 一切无物任意游。 要收只把索头拨。 小牛儿,顺毛捋。 恐上高坡四蹄脱。 日已高,休喂草。 捏定鼻头无少老。 一时牵向圈中眠。 和泥看渠东西倒。 觉默得其游戏三昧。 至京师,与李公会月余。 而李公果殁。 临终画一圆相。 又作偈献公。 偈曰:世界无依,山河匪碍。 大海微尘,须弥纳芥。 拈起幞头,解下腰带。 若觅死生,问取皮袋。 公曰:如何是本来佛性。 李公曰:今日热如昨日。 随声便问,公临行一句作么生。 公曰:本来无罣碍,随处任方圆。 李公曰:晚来困倦,更不答话。 公曰:无佛处作佛。 李公于是泊然而逝。 仁宗皇帝尤留神空宗。 闻李公之化,与圆问答,加叹久之。 公哭之恸,临圹而别之。 有诏赐官舟。 南归中途,谓侍者曰:我忽得风痹疾。 视之口吻已喎斜。 侍者以足顿地曰:当奈何平生呵佛骂祖,今乃尔。 公曰:无忧为汝正之。 以手整之,如故,曰:而今而后,不钝置汝。 遂以明年至兴化。 正月初五日,沐浴辞众,跏趺而逝。 阅世三十有四。 坐夏三十有二。 李公之子,铭志其行于兴化。 而藏全身于石霜。 公平生以事事无碍行心。 凡圣所不能测。 室中宴坐,横刀水盆之上,旁置草鞋。 使来参扣者下语,无有契其机者。 又作示徒偈曰:黑黑黑,道道道,明明明,得得得。 又冬日牓僧堂。 作此字,二二三儿。 其下注云。 若人识得,不离四威仪中。 有首座者,见之谓曰:和尚今日放参。 慈明闻而笑之云。 〔惠洪〕赞曰:有际天之云涛。 乃可容吞舟之鱼。 有九万里之风。 乃可负乖天之翼。 三世如来之法印重任也。 岂寻常之材,可荷檐乎。 余观慈明,以英伟绝人之姿。 行不缠凡圣之事。 谈笑而起临济于将仆。 叱咤而死黄龙之偷心。 视其施为,不见辙迹,未三世而死为绳墨。 谚曰:字经三写乌焉成马。 此言虽小,可以喻大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1:33:10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581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