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慧思(三祖南岳尊者)《天台九祖传》 内容: 三祖南岳尊者。 讳慧思。 姓李氏。 武津人也。 少以宽慈。 顶生肉髻。 耳有重轮。 象视牛行。 胜相庄严。 与世自异。 尝梦梵僧勉令出俗。 骇悟斯瑞。 辞亲入道。 奉持守素。 梵行清洁。 及禀具戒。 日唯一食。 不受别施。 回栖幽静。 杜绝将迎。 诵法华等经。 所至小庵被人所焚。 随显疠音例。 疫病疾。 求诚乞忏。 还创草室。 持经如故。 其患平复。 仍梦。 梵僧数百形服瑰公回切。 大也异祈请师僧。 加羯磨法。 具足成就。 惊寤方知梦受。 勤务更深。 无弃昏晓。 又梦。 弥勒与诸眷属同会龙华。 心自惟曰。 我于释迦末法。 受持法华。 今值慈尊。 感伤悲泣。 豁然觉悟。 转复精进。 灵瑞重沓达合切供养严备。 若有天童侍卫因读妙胜定经叹禅功德。 发心修定。 时北齐禅师聚徒数百。 众法清肃道俗高尚。 乃往归依从受正法。 性乐苦节。 营僧为业。 冬夏供养不惮劳苦。 昼夜摄心。 理事筹音俦。 算也度。 讫此两时。 未有所证。 又于来夏。 束身长坐。 系念在前。 始三七日发少静观。 见一生善恶业相。 倍复勇猛。 遂动八触。 发本初禅。 禅障忽起。 四肢缓弱。 不胜行步。 身不随心。 即自观察。 我今病者。 皆从业生。 业由心起。 本无外境。 反见心源。 业非可得。 身如云影。 相有体空。 如是观已。 颠倒想灭。 心性清净。 所苦消除。 又发空定。 心境廓然。 夏竟受岁。 慨口概切。 太息也无所获。 自伤昏沉。 生为空过。 深怀惭愧。 放身倚壁。 背未至间。 霍忽郭切。 挥霍也尔开悟。 法华三昧。 大乘法门。 一念明达。 十六特胜。 背舍徐入。 便自通彻。 不由他悟。 研练愈久。 前观转增。 名行远闻。 四方钦德。 学徒日盛。 机悟实繁。 乃以大小乘中定慧等法。 敷扬引喻。 用摄自他。 众杂精粗。 是非由起。 怨嫉鸩直禁切。 以毛历饮食能杀人毒。 毒所不伤。 异道兴谋。 谋不为害。 乃顾徒属曰。 大圣在世。 不免流言。 况吾无德。 岂逃此责。 责是宿作。 时至须受。 此私事也。 然我佛法不久应灭。 当往何方以避此难。 时空声曰。 若欲修定。 可往武当南岳。 是入道山也。 以齐武平之初。 背此嵩阳。 领徒南逝。 初至光州。 值梁孝元倾覆国乱。 前路梗塞。 权止大苏山。 数岁之间。 归从如市。 每示众曰。 道源不远。 性海非遥。 但向己求。 莫从他觅。 觅亦不得。 得亦非真。 由是供以事资。 诲以理味。 秖欲学者悟自本心。 因以道俗福施。 造金字般若金字法华琉璃宝函。 众请讲二经。 实时玄叙随文造尽。 莫非幽赜。 后命大师代讲金经。 至一心具万行处。 大师有疑。 师曰。 汝向所疑。 此乃大品次第意耳。 未是法华圆顿旨也。 吾昔一心顿发诸法。 吾既身证。 不劳致疑。 遂咨受法华行法三七境界。 大领玄旨。 又谘师位即十地耶。 曰非也。 吾十信铁轮位耳。 然其谦退言难见实。 本迹叵详。 后在大苏。 弊于烽警上音峰。 烽燧候表也。 边有警则举火。 昼曰燧。 夜曰烽山侣栖遑不安其地。 将四十余僧径趣南岳。 时陈光大二年岁次戊子夏六月二十二日也。 至即告曰。 吾止此满十年耳。 先是梁僧慧海居衡岳寺。 及见师欣如旧识。 以寺请师止之。 海迁他所。 师复徙众方广。 灵迹懋异具如别记。 尝曰。 吾前世曾履此处。 因游岳顶。 迟立林泉。 其处竦净。 若有所忆。 寻指岩丛曰。 吾前身于此入定。 贼斩吾首。 众共掘之。 获聚骨。 果无首。 今名一生岩者是也。 复指盘石曰。 此下亦吾前世骸骨。 众举石验。 果得红白骨。 联若钩锁。 即其地累石瘗于罽切。 埋也骨。 危其巅为二生塔。 徘徊东上见石门窅隩上音杳曰。 此灵岩幽户过者必增道力。 乃古寺也。 吾先亦尝栖托。 因斧蒙密处。 果得僧用器皿堂宇层甓并的切。 砖也之基。 其地爽垲高明之地曰爽垲。 左传曰。 请更诸爽垲。 文选曰。 处高泉而爽垲适大岳心。 于是筑台。 为众说般若。 因号三生藏。 事验非一。 陈朝硕学莫不归宗。 时有异道。 怀嫉密告陈主。 诬师北僧阴受齐券掘断岳心。 敕使至山。 见两虎咆愤。 惊骇而退。 数日复进召师。 师谓使曰。 尊使先行贫道续来。 师飞锡而往至京。 四门俱见师入。 监使同时共奏。 帝惊异引见。 敕承灵应。 乃迎下都。 止栖玄寺。 一无所问。 先有小蜂。 飞螫师额。 寻有大蜂。 咬杀小者。 衔首师前。 飞扬而去。 不久谋罔一人暴死。 二为猘居例切。 狂犬。 宋书曰。 张收尝为猘犬所伤。 食虾蟆鲙而愈狗啮死。 蜂相所征。 于是验矣。 师往瓦官。 遇雨不湿。 履泥不污。 僧正慧皓音杲与诸学徒相逢于路曰。 此神异人如何至此。 举朝属目道俗倾仰。 大都督吴明彻敬重之至。 奉以犀枕。 别将夏侯孝威往寺礼觐。 在道默念吴仪同所奉枕。 欲得一见。 比至师所。 将行致敬。 师便语威。 欲见犀枕。 可往视之。 又于一日忽有声告。 洒扫庭宇。 圣人寻至。 即如其语。 须臾师到。 威怀仰之。 言于道俗。 故贵贱皂素悉归向之。 趣归南岳。 不敢延留。 帝饯以殊礼。 目为大禅师。 人舡供给送到江渚。 师曰。 寄迹南岳。 止十年耳。 期满当移。 时众不识其旨。 及还山。 每岁陈主三信参劳。 供施众积。 荣盛莫加。 说法倍常。 神异难测。 或现形大小。 或寂示藏身。 或异香奇色祥瑞乱举。 临将终时。 从山顶下。 半山道场大集门学。 连日说法。 苦切呵责。 闻者寒心。 告众曰。 若有十人不惜身命。 常修法华般舟念佛三昧方等忏悔。 行是行者。 随有所须。 吾自供给。 必相利益。 如无。 吾当远离。 苦行事难。 竟无答者。 因屏众敛念。 泯然命尽。 小僧灵辩见师气绝。 号吼大叫。 师便开目曰。 汝是恶魔。 我将欲去。 众圣相迎。 论受生处。 何意惊动。 妨乱吾耶。 痴人出去。 因更摄心。 谛坐至尽。 咸闻异香满室。 顶暖身软。 色如生。 春秋六十有四。 即陈太建九年岁次丁酉六月二十二日也。 取验十年。 宛然符合。 师平日服布素。 寒则实以艾。 徒属服章率皆如此。 凡有著作。 口授成章。 无所删改。 四十二字门两卷。 无诤行门两卷。 释论玄随自意安乐行次第禅要三智观门等五部各一卷。 并行于世。 南山律师赞曰。 自江东佛法弘重义门。 至于禅法。 盖蔑如也。 而南岳尊者慨思南服。 定慧双开。 昼谈义理。 夜便思择。 故所发言无非致远。 因定发慧。 此旨不虚。 南北禅宗罕不承绪。 然而身相挺特能自胜持。 见者回心。 不觉倾伏。 善识人心。 鉴照冥机。 讷于言过。 方便诲引。 行大慈悲。 奉菩萨戒。 至如缯纩皮革。 多由损生。 故其徒服章率皆以布。 寒则艾。 衲用犯风霜。 自佛法东流。 几六百载。 唯斯南岳慈行可归。 余尝参传译。 屡睹梵经。 讨问所被法衣。 至今都无蚕服。 纵加受法。 不云得成。 若乞若得。 蚕绵作衣。 准律结科。 斩舍定矣。 约情贪附。 何由纵之。 唯南岳独断高遵圣检居奄切。 书检印窠封题也者也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1:29:24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570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