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洪昉〔《神僧传》卷第六〕 内容: 释洪昉。 本京兆人。 幼而出家遂证道果。 志在禅寂而亦以讲经为事。 门人常数百。 一日昉夜初独坐。 有四人来前曰。 鬼王阎罗今为小女疾止造斋请师临赴。 昉曰。 吾人汝鬼。 何以能至。 四人曰。 阇黎但行。 弟子能致之。 昉从之。 四人乘马。 人持绳床一足遂北行。 可数百里。 至一山。 山复有小朱门。 四人请昉闭目。 未食顷。 人曰。 开之已到王庭矣。 其宫阙室屋崇峻非常。 侍卫严饰颇侔人主。 鬼王具冠衣降阶迎礼。 王曰。 有小女久疾。 今幸而痊。 欲造少福修一斋。 是以请师临顾。 斋毕自令侍送无虑。 于是请入宫中。 其斋场严饰华丽。 僧且万人佛像至多。 一如人间事。 昉仰视空中不见白日。 如人间重阴状。 须臾王夫人后宫数百人皆出礼谒。 王女年十四五。 貌独病色。 昉为赞礼。 愿毕见诸人持千余牙盘食到。 以次布于僧前坐。 昉于大床别置名馔甚香洁。 昉且欲食之。 鬼王白曰。 师若长住此当餐鬼食。 不敢留师。 请不食。 昉惧而止。 斋毕。 余食犹数百盘。 昉见侍卫臣吏向千人皆有欲食之色。 昉请王赐之余食。 王曰。 促持去赐之。 诸官拜谢相顾喜笑。 口开达于两耳。 王因跪曰。 师既惠顾无他供养。 有绢五百匹奉师。 请为受八关斋戒。 师曰。 鬼绢纸也。 吾不用之。 王曰。 自有人绢奉师。 因为受八关斋戒。 戒毕。 王又令前四人者依前送之。 昉忽开目已到所居。 天犹未曙。 门人但谓入禅不觉所适。 昉忽开目命火照床。 前五百缣在焉。 弟子问之。 乃言其故。 昉既禅行素高声价日盛。 顷到鬼所但神往耳。 而其形不动。 未几晨坐。 有二天人其质殊丽。 拜谒请曰。 南天王提头赖咤请师至天供养。 昉许之。 因敷天衣坐昉。 二人执衣举而腾空。 斯须已到南天。 王领侍从曲躬礼拜曰。 师道行高远。 诸天愿睹师讲诵。 是以辄请师。 因置高座坐昉。 其道场崇丽殆非人间过百千倍。 天人皆长大身有光明。 其殿堂树木皆是七宝尽有光彩夺人目睛。 昉初到天形质犹人也。 见天王之后身自长大与天人等。 设诸珍馔皆自然味。 甘美非常。 食毕王因请入宫。 更设供具谈话款至。 其侍卫天官兼鬼神甚众。 后忽言曰。 弟子欲至三十三天议事。 请师且少留。 又戒左右曰。 师欲游观所在听之。 但莫使到后园。 再三言而去。 去后昉念曰后园有何不利而不欲吾到之。 伺无人之际窃至后园。 其园甚大泉流池沼。 树木花药处处皆有。 非人间所识渐渐深入。 遥闻大呻叫声不可忍听。 遂到其傍见大铜柱。 径数百尺高千丈柱有穿孔左右傍达。 或以银铛锁其顶。 或穿其胸骨者。 至有数万。 头皆夜叉也。 锯牙钩爪身倍于天人。 见禅师至叩头言饥曰。 我以食人故为天王所锁。 今乞免我。 我若得脱但人间求他食。 必不敢食人为害。 为饥渴所逼。 发此言时口中火出。 问其锁早晚。 或云毗婆尸佛出世时。 动则数千万年。 亦有三五辈老者。 言诚志恳僧许解其缚。 而遽还。 斯须王至。 先问师颇游后园乎。 左右曰无。 王乃喜坐定。 昉曰。 适到后园。 见锁众生数万。 彼何过乎。 王怃然曰。 师果游后园。 然小慈是大慈之贼。 师不须问。 昉又固问。 王曰。 此诸恶鬼常害于人唯食人肉。 非诸天防护。 世人已为此鬼食尽。 此皆大恶鬼。 不可以理待。 故锁之。 昉曰。 适见三五辈。 老者颇诚言。 但人间求他食请免之。 若此曹不食之。 余者亦可舍也。 王曰。 此鬼言。 何可信。 昉固请。 王目左右命解老者三五人来。 俄而解至。 叩头曰。 蒙恩释放。 年已老矣。 今得去必不敢扰人。 王曰。 以禅师故放汝到人间。 若更食人此度重来当令苦死。 皆曰。 不敢。 于是释去。 未久忽见王庭前有神至。 自称山岳川渎之神。 被甲面金色奔波。 言曰。 不知何处忽有四五夜叉到人间杀人食肉甚众不可制。 故白之。 王谓昉曰。 弟子言何如。 适语师小慈是大慈之贼。 此恶鬼言宁可保任。 语诸神曰。 促擒之。 俄而诸神执夜叉到。 王怒曰。 何违所请。 命斩其手足以铁锁贯胸。 曳去而锁之。 昉乃请还。 又令前二人送至寺。 寺已失昉二七日。 而在天犹如少顷。 昉于陕城中选空旷地造龙光寺。 又建病坊常养病者数百人。 寺极崇丽远近道俗归者如云。 则为释提桓因所请矣。 昉晨方漱。 有夜叉至其前。 左肩头施五色毯。 而言曰。 释迦天王请师讲大涅槃经。 昉默然还坐。 夜叉遂搩绳床置于左膊。 曰请师合目。 因举其左手而伸其右足曰。 请师开目。 视之已到善法堂。 禅师既至天堂天光眩目开不能得。 天帝曰。 师念弥勒。 昉遽念之。 于是目开不眩。 而人身卑小仰视天形不见其际。 天帝又曰。 禅师又念弥勒佛。 身形当大。 如言念之。 三念而身三长遂与天等。 天帝与诸天礼敬言曰。 弟子闻师善讲大涅槃经。 为日久矣。 今诸天钦仰敬设道场。 因请大师讲经听受。 昉曰。 讲经之事诚不为劳。 然昉病坊之中病者数百。 恃昉为命。 常行乞以给之。 今若留连讲经。 人间动涉年岁。 恐病人馁死。 今也固辞。 天帝曰。 道场已成斯愿已久。 因请大师勿为辞也。 昉不可忽空中有大天人身又数倍于天。 天帝敬起迎之。 大天人言曰。 大梵天王有敕。 天人既去。 天帝怃然曰。 本欲留师讲经。 今梵天有敕不许。 然师已至。 岂不能暂开经卷少讲宗旨令天人信受。 昉许之。 于是置食。 食器皆七宝饮食香美精妙倍常。 禅师食已。 身毛孔皆出异光。 毛孔之中尽能观见诸物。 方悟天身胜妙也。 既食设金高座敷以天衣。 昉遂登座。 其善法堂中诸天数百千万。 兼四天王各领徒众同会听法。 阶下左右则有龙王夜叉诸鬼神人非人等。 皆合掌而听。 昉因开涅槃经。 首讲一纸余。 言辞典畅备宣宗旨。 天帝大称赞功德。 开经毕又令前夜叉送至本寺。 弟子已失昉二十七日矣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1:27:54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565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