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顿渐之争 内容: dunjianzhizheng8世纪末吐蕃佛教内部不同观点的论争。 顿,一作顿门,以汉地佛教禅宗僧人大乘和尚为代表。 渐。 一作渐门,以印度佛教僧人莲花戒(寂护弟子)为代表。 据传双方约在792~794年间,分别在拉萨和桑耶寺二地进行辩论,由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主持,规定失败者给胜利者献上花环,然后离开吐蕃。 大乘和尚所倡论点是,成佛之道应通过个人突发的顿悟,此顿悟来源于摒除包括善恶在内的一切思考。 莲花戒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部摒除思考,要求自己不作任何思考的本身就是一种思考;他坚持只有经过逐渐的修持,才能取得成就,批评顿悟派不别善恶,不积善行,幻想立地成佛,实为束手待毙。 据藏文史籍记载,双方反复争辩,甚为激烈。 大乘和尚曾一度占上风,但最后败北,被迫返回沙州(今甘肃敦煌);印度佛教从此在吐蕃社会占居优势地位。 另据敦煌出土的汉文写卷《顿悟大乘正理决》的说法是大乘和尚获胜,汉地佛教禅宗与印度佛教并存于吐蕃。 以今日藏传佛教流传的实际情况而论,《顿悟大乘正理决》的说法有误,当以藏文诸史籍的记载为是。 汉地佛教禅宗失败后,其影响仍及于后期形成的宁玛、噶举等派。 (王辅仁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1:23:43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55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