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沙门不敬王之争 内容: Shamenbujingwangzhizheng中国佛教史事。 佛教初传入汉地之际,沙门原不跪帝王,只是双手合十表示敬意,与中国传统礼制不合。 到东晋南北朝时,佛教为朝野所崇尚,沙门不跪拜帝王与封建皇权和儒家纲常形成严重矛盾,于是多次出现沙门应否向帝王跪拜的争论。 东晋咸康六年(340),车骑将军庾冰辅政,代成帝作诏书,谓佛教不应矫形骸,违常务,易礼典,弃名教,令沙门见皇帝时应行跪拜礼。 佛教信徒尚书令何充等上表反对,说今一令其拜,遂坏其法,令修善之俗,废于圣世。 经过反复辩论,庾冰失败,沙门见皇帝仍不行跪拜礼。 元兴元年(402),太尉桓玄秉政,与尚书八座书,重新提出跪拜问题,并与中书令王谧及名僧慧远等反复辩论,慧远为此特著《沙门不敬王者论》5篇,申述佛教虽在形式上不跪拜王者,但实际上是支持王者的。 次年桓玄代晋自立,又允许沙门不向王者跪拜。 南朝宋大明六年(462)九月,诏有司参议令僧拜王者,回奏沙门接见皆当尽敬。 于是下令僧侣对皇帝必须行跪拜礼。 实施之际,有不遵从者,即刳 ,或鞭颜皴面而斩之。 到宋废帝时,由于朝野佛教信徒激烈反对,跪拜制度被取消。 齐武帝时,沙门见帝王虽不必跪拜,但从此皆必须称号,不得称贫道。 隋唐时期,沙门不敬王之争仍时有发生。 隋大业(605~617)初,曾下令:诸僧道士等,凡有所请启,均先须致敬,然后陈理。 令下,沙门彦琮撰《福田论》,讽刺抗议,沙门明赡还当面进行争辩。 结果,其令不行。 唐龙朔二年(662),诏令百司详定沙门致拜君亲,沙门道宣等俱上书反对,百司所陈情理也纷纭不一,最后高宗下敕停拜。 玄宗即位,对佛教采取限制政策。 即位之初,就有削除佛教舍弃君亲妻子习俗之意,至开元二年(714),遂定令僧尼致敬父母。 以后,沙门不敬王之争渐息。 (左益寰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1:23:32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553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