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神灭与神不灭之争 内容: Shengmeiyushengbumeizhizheng中国佛教史事。 人的形体死亡之后,精神消失还是继续存在,即神灭还是神不灭,本是先秦以来讨论关于形体与精神关系问题的一个主要论题。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,它与佛教的三世轮回、因果报应以及法身、佛性等义有一定的关联。 范晔《后汉书西域传论》谓佛教精灵起灭,因报相寻的说法,通人多惑,僧 的《弘明集》也说,世人疑人死神灭,无有三世。 为此,信佛者与排佛者(包括一般无神论者)对此曾进行了长期的争论。 东汉末年出现的《牟子理惑论》就已有这方面的记载。 当时有人对投生转世表示怀疑,说:佛道言人死,当复更生。 仆不信此言之审也。 牟子的回答是:魂神固不灭矣,但身自朽烂耳。 身譬如五谷之根叶,魂神如五谷之种实,根叶生必当死,种实岂有终亡? 东晋慧远《沙门不敬王者论形尽神不灭》中,专论形体与精神间的关系。 他针对神之处形,犹火之在木,其生必存,其毁必灭。 形离则神散而罔寄,木朽则火寂而靡托的论旨进行答辩。 认为精神是精极而为灵者,即使是有上智的人,也不能定其体状,穷其幽致。 它本身不是物,故物化而不灭,情有会物之道,神有冥移之功。 所谓冥移,实质上就是指精神能从前形转移到后形,从今世的有情个体转移到下世的有情个体上去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1:23:29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553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