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虚空 内容: 梵语 ākā? a。 音译阿迦舍。 (一)俱舍七十五法之一,唯识百法之一。 亦为“无为法”之一,即说一切有部、经量部所说三无为之一,大众部、化地部所说九无为之一,百法明门论、成唯识论卷二所举六无为之一,大乘五蕴论所举四无为之一,瑜伽师地论卷三、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二等所举八无为之一。 经论中多以之作为譬喻用,其义有五:(一)横遍之义,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二德王品、净土论(世亲),皆以虚空譬喻广大无边际。 (二)恒常之义,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七迦叶品,以虚空譬喻无变易之常性。 (三)无碍之义,据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七迦叶品载,世间之中,无障碍处,名为虚空。 (四)无分别之义,即无亲疏、远近、爱憎之差别,北本涅槃经卷十六梵行品载,譬如虚空,无有父母兄弟妻子,乃至无有众生寿命;一切诸法亦复如是,无有父母乃至寿命,菩萨摩诃萨见一切法亦复如是,其心平等如彼虚空。 (五)容受之义,北本涅槃经卷十六梵行品载,譬如虚空,广大无对,悉能容受一切诸法。 又宗镜录卷六举无障碍、周遍、平等、广大、无相、清净、不动、有空、空空、无得等十义以解说、比喻真如之理。 此外,印度外道中,口力论师以虚空为万物之真因,由虚空生风,乃至生万物,其后还没虚空,称为涅槃。 [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五、俱舍论卷一、卷六、外道小乘涅槃论、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三、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一、顺正理论卷一、大乘义章卷二、俱舍论宝疏卷一](参阅“虚空无为”5263) (二)空界之别称。 六界之一。 指一切诸法存在之场所、空间。 然于说一切有部中,虚空与空界则有所分别,以虚空非色,空界是色;虚空无见,空界有见;虚空无漏,空界有漏;虚空无为,空界有为。 吾人所见之空为空界,非为虚空。 但诸经中多将此两者互用,不作分别。 又说一切有部主张空界之色以明暗为体,即为实有,其他诸部则持否定之说。 [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四、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五、俱舍论卷一、法蕴足论卷十、顺正理论卷二、大乘义章卷二、瑜伽论记卷十四下] p5262 发布时间:2025-05-20 05:39:34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53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