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别众食戒开缘大众集 内容: 子题:食足四人长一人为患、长一人为患、两家作会、西家一人本是患饮食难得开不犯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大众集者,食足四人,长一人为患是;乃至百人长一人为患。 此谓俭时东西二家各设食供。 东家成众;西家一人,由食处成众,西家一人本是别患。 丰时则有,俭故开之。 又供具限约,不许分送,外乞难得,俭故开成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四人、百人,此谓能别必须满众。 长一人者,此谓所别未必多人。 能使彼众皆犯别过,故云为患。 此以本犯反释开意。 但语意难晓,故须注释。 初约俭开示相。 又下,释成开意。 言限约者,谓施家物少也。 乞难得者,明比丘不可避也。 疏云,食少人多,不开送故。 ”(事钞记卷二三·三三·一四)戒本疏·九十单提法:“大众集中,食足四人,长一人为患者。 (一、约当众释)有人言,谓食处四中,长一添众故,非谓外人;由是三人随意食也。 乃至百人长一人为患者,应云九十七人为患,但以长名义同,故云一也。 如和先六十,同名一供养人。 (二、约两众释)有人言,彼此八人,名为大众;食无陪供,又难得处,开别不犯。 七人已下,名为小众;食虽难得,容有兼济,如多论中,故不开之,故云长一为患。 问:‘此既是开,何故明患不明无患? ’答:‘诚如所难,言为患者,将开大众集时不犯,先解小众是犯,故云食足四人长一人为患;以不开故,由此一人成四得罪,名之为患。 五人百人,皆以一人为患;约(明)知四人已上无患。 律文好略,一言两举;违顺普(并)明,持犯双显;唯出于患,无患自彰。 故多论云,客主各四,名为大众;食不难得,亦不听别。 (三、约众外一人释)有人释云,四人已上,名为大众,不望彼四;律云大众者四人若过也。 食足四人长一人为患者,是两家会,东家四人,西家一人,施心各定,互不相容,乞复难得;若不开者,西家一人与四为患,故开非犯。 百人长一人食难得开。 牒本犯者,今开不犯也。 妙如后解。 故牒旧疏,须开解慧耳。 ’行宗记释云:“释大众中,初解。 即就能别明之。 三人之外,加一成众,即容犯别,故此一人即为犯患。 乃至下,防难。 应先难云四人可尔;注中五十至百,三外则多,何名长一? 故此通之,人数虽多,望长是一。 如下,引证,佛安居竟,入室禅寂,敕诸弟子不得辄见,唯除一供养人。 及和先比丘六十头陀至,世尊听见。 此亦以一目多,故引为例。 此释不见大众开意。 又安有多人而名一也? 故所不取。 次解中。 初明大众开相。 谓彼此成众,食难得处,开别无过。 七人下,正释长患。 谓此处成众,彼处三人已下,乃至一人,则不听别,故云一人为患。 指多论者,即如后引。 纵是大众,易得尚犯;则知小众有限可均,定不开别。 能别四人,所别一人,可云长一;若所别二三,岂名长一耶? 故亦不然。 释难中,由释长患,违开文故。 答中,初句承难。 言下,释通为三,初牒文释。 彼谓注中先举小众成犯,反显大众不犯,故云约知等。 约合作明。 律下,二出律文意。 但明为患,即一言也;义兼无患,谓两举也。 违顺持犯,示两举相。 普合作并。 故下,三引证。 有二:一、证前八人得名大众,二、反证大众难得方开。 又大众易得,既不听别,小众纵难,亦不开矣。 第三解中,初蹑破。 食下,正释。 谓两家作会,西家一人,本是东家四人之患,今为饮食难得,故开不犯。 牒下,显律意。 结示中,初句判定,下二句示繁。 妙谓精要。 有本作钞字非。 ”(戒疏记卷一四·四一·一○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1:04:17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496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