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十三难 内容: 子题:无根、一道、边罪难、犯比丘尼难、污尼、犯清净尼、坏尼下二众不障出家、坏比丘、贼心受戒难、贼住难、破内外道难、黄门难、杀父难、杀母难、杀阿罗汉难、破僧难、出佛身血难、非人难、畜生难、二形难、坏尼难、五逆难、杀父母难、破和合僧难、非人畜生难羯磨疏·诸戒受法篇:“义说,无根、一道、痴钝、狂、昏、无衣钵等,乃有众也,且列十三。 ”  济缘记释云:“义说中,且列六种,而云等者,示其不尽。 无根,谓无男女形。 一道,即大小同处。 ”(业疏记卷一四·三·一)行事钞·受戒缘集篇:“一、边罪难者,谓先受具戒,毁破重禁,舍戒还来,欲更受具,此人罪重,名佛海边外之人,不堪重入净戒海也。 乃至准论,白衣五戒、八戒,沙弥十戒,破于重者,同名边罪。 二、犯比丘尼[难],四分等律并云污尼,不明净秽。 故世行事者云汝不犯清净尼不? 此依僧祇而问。 彼律云,若须斯二果及凡夫持戒尼,被人污者,初人受乐,是坏尼净行;中后人犯,不名坏尼难。 若那含、罗汉,初后人俱名难也。 故知唯是净境,方成难摄。 十诵云,若摩触;八尼(人)污尼八事,若一人以八事犯尼。 令犯重者,俗人不成难也。 善见云,若坏尼下二众,不障出家;若坏大尼,三处行淫,皆名难也。 若以白衣俗服强与尼着而行淫者,成难;若尼自乐著白衣服就上淫者,不障出家。 必以义求,若知受具戒,缘事著于俗服,亦应成难。 但坏净境,不论知净不净。 广有废立,如疏义钞。 问:‘何不言坏比丘耶? ’答:‘亦成难也。 尼受戒中,反问便是。 由事希,故善生经受五戒者,问遮难云,汝不犯比丘、比丘尼不? 故知同是难摄。 ’皆谓俗人时犯;若受戒已,犯者,止名边罪所收。 三、贼心受戒[难]者,律中为利养故,辄自出家。 若未出家者,未受,不应受;已受,得戒。 曾经说戒羯磨,已受者灭摈。 四分云,若至一人、二人、三人、众僧所共羯磨说戒,皆灭摈。 义详共一人作对首众法,皆成障戒,如说戒、自恣等法,必听众法心念,亦成难摄。 若对他三人已下,对首法,四人已上,余和合法,不秉羯磨,皆不成难。 ……。 五百问云,沙弥诈称大道人,受比丘一礼拜,是名贼住难。 四分中,但言贼住难者,谓共羯磨说戒。 ……摩得伽云,不自知满二十而受具,后知不满者,若经僧布萨羯磨,是名贼住。 四分疑恼戒云,若年不满,作法不成受者,有知者语令识之,后更受戒。 十诵云,比丘尼如法舍戒,若更受者,不得。 即名贼住难。 四、破内外道[难]者,谓本是外道,来投佛法;受具已竟,反还本道;今复重来,彼此通坏,志性无定。 ……。 五、非黄门[难],律中五种。 一、生黄门;二、犍作者;三、因见他淫,方有妒心淫起;四、忽然变作;五、半月能男,半月不能男。 世中多有自截者,若依四分应灭摈。 文云,若揵者,都截却也。 今时或截少分,心性未改者,兼有大操大志者,准依五分应得。 彼文云,若截头及半得小罪,都截灭摈。 四分云,若被怨家恶兽业报落等,应同比丘法。 若自截者灭摈,不明分齐。 五分云,时有比丘为欲火所烧,不能堪忍,乃至佛诃责言,汝愚痴人,应截不截,不应截而截。 告诸比丘,若都截者灭摈,犹留卵者,依篇忏之。 准此以明,则未受具已截者,终无明教,必须准前勘取,依余部为受。 六、杀父[难]。 七、杀母[难]。 八、杀阿罗汉[难]。 此三难,为之既希,故略知文相。 九、破僧[难]即法轮僧也。 若破羯磨僧,非难。 十、出佛身血[难]。 此二难,佛灭后无也。 僧祇律注云,佛久涅槃,依旧文问耳。 十一、非人难。 皆谓八部鬼神变作人形而来受具。 律中,五分,天子、阿修罗子、犍闼婆子,化为人等。 十二、畜生难。 亦谓变为人形而来者。 律中龙变形来受,佛言畜生者,于我法中无所长益。 此上二趣,若依本形,是人通识,恐变而来,故须问之。 脱有高达俗士,来受戒时,语云汝非畜生不? 若闻此言,一何可怪,应方便转问,如下所陈。 十三、二形[难]者,谓一报形,具男女二根。 若先受后变,犹尚失戒,况初带受者灭摈。 ”(事钞记卷八·三二·一七)羯磨疏·诸戒受法篇:“二释名体,前列数者,难随染起,染是生因,则无量也,且据重者能障圣道,标举十三。 初边罪难者,曾受佛戒,理宜谨奉,捉心不固,具缘犯重,为过不轻,业果生报,不思舍悔,反戒更受,义无再摄。 分在众外名之为边,一生永障,名之为难。 难由边罪障戒而生,故曰边罪。 ……二、坏尼难者,净具尊境,是世福田,理宜虔敬,生出世福,反加慢辱,毁坏梵行,业深罪重,虽受无益,名之为难。 难由坏尼净行而生,故曰也。 尼中反之,可如后说。 三、贼心受戒难者,沙弥俗人,法非本位,形滥僭上。 又盗圣财,非分妄谓,故号为贼,障不发戒。 世财是共,虽盗非难,法财不共,具缘方感。 此难由贼妄谓而生,故曰也。 四、破内外道难,正取破内,兼实破外。 志性无恒,内外无取,[斗@斫]乱彼此,俱不成办。 故文云,汝不破二道耶? 是也。 五分云,舍内法外道人者,不应受戒。 此直取破内也。 由信心未着,舍正归邪,破于内法,即名为难。 ……五、黄门[难]者,黄是中方之色,昔刑其势,号曰阉人,以卫中禁之门,故曰也。 此不男者,虽禀人类,形微志弱,无任道器,反增欲染,虽进学业,终无登趣,故曰也。 男子有无,如律缘彰,女人亦五,尼戒具列。 (六、至十、,五逆难)六、、七、二难,杀父母[难]者,人非化生,业寄胎报,假彼遗阴,以成己体,育养恩深,理应反报,方兴逆害,祸深障厚,故曰也。 八、杀罗汉[难]者,此人惑尽德圆,福田应供,反加兴害清净圣境,同上业重障深,故曰也。 九、破[和合]僧[难]者,众和法同,出道良筌,乃以邪法乖真,分众异轨,使应悟失解,业深障戒也。 十、出佛[身]血难,如来四等,道化众生,皆凭出世,恩深厚报,义在虔恭,乃兴恶心,侵出身血,斯业大重,障戒名难,难由恶心而生,故曰也。 十一、、十二、非人、畜生难者,报处卑微,形心非器,由斯障戒,故曰也。 十三、二形难者,凡为道器,要须志节清卓,报殊性定,方能弘道,所作生成,今则形挟两境志致懦弱,善恶不成,焉能修道? 先得戒者,因生尚失,何况现报? 方欲感戒,即斯为障,障因二根而生,故曰二形难也。 ”(业疏记卷一三·二三·三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1:02:31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491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