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十事生瞋 内容: 亦名:发瞋之本不过情与非情子题:九恼处为种、九恼含注戒本·十三僧残法:“有十恶法因缘故瞋。 随十事中,以一一事而生瞋。 ”(含注戒本卷上·一三·六)戒本疏·十三僧残法:“发瞋之本,不过情与非情。 就情为言,不过有三因缘:一、爱我怨家,二、憎我善友,三、及己身。 以此配于三世,则有九也。 故经中说九恼处为种也。 加非情一,故云随十事中一一事而生瞋是也。 僧祇,瞋恨通于凡夫、学人;若不喜者,乃至无学。 ”行宗记释云:“初总举,就下,别释。 情中三缘,初谓我憎他爱,二、即我爱他憎,三、即彼我互憎。 一切瞋境,不出爱憎。 下指经中未详何文。 而十诵云,是人已侵我、当侵我、今侵我。 即今后句,已当今即三世。 是人已利益我怨家、当利益、今利益。 即今初句。 是人已侵损我知识、当侵损、今侵损。 即今次句。 于彼生恼,是名九恼。 非情一者,通收一切不如意事。 后引僧祇以简凡圣。 学人,断爱未尽,容得有瞋;不喜非使,故通无学。 ”(戒疏记卷九·一二·一六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1:02:26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491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