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受具戒三遮外余遮事四分七种 内容: 亦名:遮事四分七种、轻遮四分七种子题:无衣钵不名受戒、自来儿、养儿、佛奴度者犯重、官人、丈夫、癞病有二、疥癞须陀洹、疮痍阿罗汉行事钞·受戒缘集篇:“(一、衣钵)衣钵不具者,四分云,若无衣钵,不名受戒。 若借衣钵,应与价直。 五分云,令主舍之,亦不明得不。 今准萨婆多,得戒。 论问曰:‘若尔,何故必须衣钵? ’答:‘一、为威仪故;二、生前人信敬心故,如猎师着袈裟,鹿见以着异服,故无怖心;三、为表异相故,内德亦异。 ’引彼证此,文不可和。 四分云,不名受戒。 此则部别不同。 必诵十诵羯磨,依彼开成。 准急无损。 昔人义准四分和尚法中,若知借衣钵受戒不得者,则不得戒,不知者得。 此乃人判,终违律文,必敬佛言,再受依法。 (二、父母)父母听不者,善见云,若余方国度者,不须问。 僧祇,亲儿此彼不听;自来儿、养儿,余处得受。 (三、负债)负债者,诸部但言不应,义准理得。 (四、诸奴)奴者,僧祇云,若家生、买得、钞得,此彼不得;他与奴、自来奴,余处听度。 今有人放奴出家者,若取出家功德经,若放奴婢及以男女,得福无量。 律中不明放者,但言自来投法度之是非。 准奴及儿,彼此通允。 五百问中,知是佛奴,度者犯重。 若先不知,后知不遗亦重。 问:‘其人是大道人不? ’答:‘非也。 ’僧奴准此,复本奴位。 (五、官人)官人者,僧祇,有名有禄,有名无禄,此彼国不得度;有禄无名,余处得度;无名禄者,一切俱听。 准此,俗人来投出家,理须为受。 (六、丈夫)丈夫者,必以建心慕远,清节不群,卓然,风霜不改其操,铿然,忧喜未达其心,便为丈夫之貌。 ……(七、五病)五种病者,上四应得;狂中有三种,若全不觉好恶,应不得,余二应得。 善见云,癞癣,莫问赤白黑,屏处增长不增长俱得;露处反前不得。 然癞病有二:一、恶业所致;二、四大违反则生。 故育王经,有疥癞须陀洹,疮痍阿罗汉也。 若出家已,癞者,一切僧事共作;若食,莫令在众。 此萨婆多解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自来[儿]者,世有孤穷投人为父。 养儿者,始生婴孺,从他求养。 ……丈夫者,疏云,男子通名。 丈者,极形之量。 孔子九尺余,亦有一丈者。 初科四句:初句志大,次句节高,三、谓行有始卒,四、即心无轻动。 必反此四,虽是男子,则非丈夫。 卓然,谓高立也。 风霜喻衰辱危难等事。 铿,坚也。 达,至也。 ”(事钞记卷九·四·一○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1:01:21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488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