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受具戒前教发戒缘 内容: 亦名:教发戒缘、受具戒前开导子题:增上戒、法界为量并是戒体、众生无边戒亦无边、戒善、大地无边戒亦无边、新受戒人与佛戒齐德、出家僧尼功德善法之聚位尊人天、破戒诸比丘犹胜诸外道、破戒之人远有出期不受戒者永无解脱、凡戒因行佛戒果德、善法聚、善种子、圣道基、瞻卜华行事钞·受戒缘集篇:“教发戒缘。 (一,叙意分章)萨婆多云,凡受戒法,先与说法引导开解,令一切境上起慈愍心,便得增上戒。 就文如此。 今以事求,初明缘境,后明心量。 (二,随科别释)(一、缘境)(一、示境)初中,所发戒相,乃有无量。 由未受戒前,恶遍法界,今欲进受,翻前恶境,并起善心,故戒发所因,还遍法界。 若随境论,别钞应有三十余纸。 要而言之,不过情与非情。 空有二谛;灭理涅槃;佛说圣教,文字卷轴,形像塔庙。 地水火风虚空识等。 法 界为量,并是戒体。 故善生云,众生无边故,戒亦无边。 萨婆多云,非众生上,亦得无量。 如十方大地,下至空界,若伤如尘,并得其罪。 今翻为戒善,故遍陆地。 即善生言,大地无边,戒亦无边;草木无量,海水无边,虚空无际,戒亦同等。 (二、显德)萨婆多云,新受戒人,与佛戒齐德也。 以此而推,出家僧尼,真是功德善法之聚,位尊人天,良由于此,不论受而具持,功德难数;若毁破者,犹利无边。 故十轮云,破戒比丘,虽是死人,是戒余力,犹能示于人天道行,犹如牛黄麝香烧香等喻。 佛因说偈:‘瞻卜华虽萎,胜于一切华;破戒诸比丘,犹胜诸外道。 ’是故行者,破戒之人,功德无量,远有出期;不受戒者,随流苦海,永无解脱。 智论说言,宁受戒而破,初入地狱,后得解脱;不受戒者,轮转三界。 涅槃亦云,虽复得受梵天之身,乃至非想,命终还入三恶道中。 良由无戒,故致往返。 (三、结劝)如是随机广略,令其悟解。 若不知者,心则浮昧,受戒不得,徒苦自他。 萨婆多云,若淳重心,则发无教,轻则不发,岂可虚滥? 理当殷重。 (二、心量)次令发戒。 应语言,当发上品心,得上品戒。 若下品心者,乃至罗汉,戒是下品。 ……云何上品? 若言我今发心受戒,为成三聚戒故,趣三解脱门,正求泥洹果。 又以此法引导众生,令至涅槃。 令法久住。 ……(三,结告先示)如是发戒缘境,及心有增上,此之二途,必受前时,智者提授,使心心相续,见境明净,不得临时方言发心。 若约临时师授,法相尚自虚浮,岂能令受者得上品耶? 或全不发。 岂非大事? ”资持记释云:“显德中,初科,初引示。 凡戒因行,佛戒果德;凡圣优劣,实非相拟,一往且望清净义同,故云齐德。 以下,就人显胜。 善法聚者,揽无边戒法,归无尽识藏,成善种子,作圣道基。 翻无始恶缘,俱为戒善,变有漏苦报,即成法身,我等云何不自珍敬? 佛恩深重,粉骨难酬,苦海导师,朽宅慈父,愿从今日,尽于未来,竭力亡身,常赞三宝,广度群品,少答圣慈。 不下,举毁破校量,初正明。 故下,引证。 经据犯重,故曰死人,如僧网具引。 四喻中,略眼药喻,故云等也。 偈中,上半举喻,下半合法。 瞻卜[华],此云黄华,华小而香,西土所贵,故多举之。 有毁戒者,见此言相,似顺愚情;妄自矜夸,谓犯犹胜。 此乃一途引接,随时之义,圣制令受,意在成持。 即下文云,宁起行用,不须愿求;又云,若毁佛戒,不如不受。 教旨甚明,慎勿错会。 ……心须念念无间,境必法法无昧。 毫差即失,可不慎乎? 今时昧教,事同儿戏,乍登坛上,心志惊惶,恐师授昏冥,但知学语,自无所晓,将何示人? 岂非宿业所追,致使此生虚丧? 深须责己,期遂将来。 虚浮者,以临事仓卒,多容舛谬故。 ”(事钞记卷八·一九·三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1:01:00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487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