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别众食戒三位明别 内容: 亦名:别众食戒三相、别众食戒三位子题:僧次别众、别请别众、别乞别众、难调人戒本疏·九十单提法:“今别众食,据食处成众为言,就分为三:若僧次请来,界内不集故犯。 初虽僧次,及至食时,界内有僧,别不同食,即此僧次,还名别请也;若本别请,食时僧来,既无遮约,即此别请名僧次也。 自余别请别众,别乞别众,不问界内有僧无僧,但使食处成众故犯;若鸣稚作相,若唱召一人,即非犯过。 必明此三缘,即当如镜也。 ”行宗记释云:“约三位中分三,初总示。 言分三者,即僧次、别请、别乞也。 若下,别释。 初明僧次又二,先明初僧后别,则有别众;后明翻别成僧,则无别众。 自下,次明[别请、别乞]二别,可解。 言无僧犯者,由先遮他,及至食时,远去亦犯,如钞所明;言唱召者,以僧多食少,从六十腊以至沙弥,但得一人,即免别众。 必下,三结告。 ”(戒疏记卷一四·三七·四)资持记释云:“本律有二,初约广解明别请,即开缘文。 佛初未开,比丘凡有他请,皆用此言对之,如钞所引;至后白佛,故有七开。 若依下,次约缘起明别乞。 难调人即召提婆,明佛制戒,为摄彼故。 本宗止有此二(即别请、别乞)。 多论具三(即别请、别乞、僧次),皆论不集。 初句总标,亦下别列。 上云亦明者,亦前律文;下云亦有者,亦上二种。 ”(事钞记卷二三·二一·一三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57:50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477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