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依止七种共行法 内容: 子题:法护、衣食护行事钞·师资相摄篇:“明依止正行,分二:一,七种共行法,二,三种别行法。 (一、释本宗行相)初中七法者:一、众僧与师作治罚,弟子于中当如法料理,令和尚顺从于僧;设作,令如法不违逆,求除罪,令僧疾与解罪。 二、若和尚犯僧残,弟子当如法劝化,令其发露已;为集僧,作覆藏六夜出罪等。 三、和尚得病,弟子当瞻视,若令余人看;乃至差,若命终。 四、和尚不乐住处,弟子当自移,若教人移。 僧祇,能说出家修梵行无上沙门果,虽无衣食,尽寿不应离和尚;若欲游方者,和尚应送;若老病,应嘱人;当教云,汝可游方,多有功德,礼诸塔庙,见好徒众,多所见闻,我不老者,亦复欲去等。 五、和尚有疑事,弟子当以法以律如法教除。 六、若恶见生,弟子教令舍恶见,住善见。 七、弟子当以二事将护。 法护者,应教增戒增心增慧,学问诵经。 衣食护者,当与衣食医药,随力所堪为办。 (二、引诸部会同)此七种法,诸部多同。 僧祇,和尚阇梨有非法事,弟子不得粗语,如教诫法;应软语谏师,应作是,不应作是。 若和尚不受语者,应舍远去。 若依止师,当持衣钵出界一宿还。 若和尚能除贪等三毒,此名醍醐最上最胜,不得离之。 余广如后。 五分中,若师犯僧残、求僧乞羯磨;弟子应扫洒敷座,集僧,求羯磨人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正行中,初七共行,谓师资互须故;后三别行,唯在弟子故。 ”(事钞记卷一○·七·二○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57:34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476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