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依止三种别行法 内容: 亦名:别行法子题:白事法、受法法、报恩法、法事会坐行事钞·师资相摄篇:“明别行法三种:一、白事离过者。 律云,凡作事者,应具修威仪,合掌,白师取进不。 若欲外行者,师以八事量宜,谓同伴、去处、营事也。 三种交络,是非作句。 唯同伴是好人,去处无过,营事非恶,方令去也。 五分,欲行前,要先二三日中,白师令知。 唯除大小便用杨枝,不白。 十诵中,一切所作,皆须白师;唯除礼佛法僧。 余同五分。 若弟子辞师行云,当至某城邑某聚落某甲舍;非时白中亦尔。 当量行伴,知于布萨羯磨法事会座(坐),如是者得去。 不受语辄往,明相出时结罪。 僧祇,不白师,得取与半条线半食。 若为纫一条线,不白得罪。 有剃发师来,和尚不在,当白长老比丘;师后来时,还说前缘。 余事准此。 若弟子大施者,师量弟子持戒诵习行道者,应语言,此三衣钵具漉囊等,出家人应须,不得舍之。 若有余者,告云,此施非坚法,汝依是得资身行道,不必须舍。 若言我自有得处者,听。 若欲远行,不得临行乃白;应一月半月前预白,令师筹量。 若不能一一白师,当通白。 欲作染衣事亦得。 善见,弟子随师行,不得去师七尺,不应蹋师影;离是应白知。 四分,多种,或出界,或与他物,或受他物及佐助众事,并须白师。 二、受法者。 四分云,彼清旦入和尚房中,受诵经法,问义。 广如依止中。 三、报恩法。 四分云,清旦入房除小便器,白时到等。 应日别朝中日暮三时问讯和尚,执作二事(一、修理房舍,二、补浣衣服),劳苦不得辞设。 广具四纸余文,必须别钞依用。 一、则自调我慢,二、则报恩供养,三、 则护法住持,正法久住也。 僧祇云 ,弟子晨起,先右脚入和尚房,头 面礼足问安眠不。 余同四分。 十诵 ,若浴和尚,先洗脚,次髀,乃至 胸(胸)背。 若病,先用和尚物, 无者自用,若从他求。 日三时教弟 子云,莫近恶知识恶人为伴;弟子 若病,虽有人看,而须日别三往,语看病者莫疲厌,此事佛所赞叹。 杂含云,若比丘不谄幻伪,不欺诳。 信心,惭愧,精勤,正念,心存远离。 深敬戒律,顾沙门行。 志崇涅槃,为法出家。 如是比丘,应当敬授。 由能修梵行,能自建立故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明别行,白事中,四分,前明弟子白师,事通一切。 若下,明师当量可。 且约外行,八事者,三事互历为八:一、伴是,处、事非;二、处是,伴、事非;三、事是,伴、处非。 一是二非三句。 四、伴、处是,事非;五、伴、事是,处非;六、事、处是,伴非。 二是一非三句。 七、三种俱是;八、三种俱非。 三种交络者,总指八句。 唯下,简上七句,皆不令去;独取俱是一句听去。 ……法事会坐者,说法、诵戒两集也。 座合作坐。 不受语者,谓师不许而故违之。 ”(事钞记卷一○·九·一七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57:32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476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