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依止师当选择 内容: 亦名:选择依止、择师依止子题:成就四法名为持律、持律行事钞·师资相摄篇:“摩得伽云,凡欲依止人者,当好量宜,能长善法者。 及问余人,此比丘戒德何似? 能教诫不? 眷属复何似? 无有诤讼不? 若都无者,然后依止。 僧祇,不得趣尔请依止。 成就五法:一、 爱念,二、恭敬,三、惭,四、愧,五、乐住。 四分,诸比丘辄尔依止,不能长益沙门道行,佛令选择取依止。 即师有破戒见威仪等,并不合为依止。 因二岁比丘,将一岁弟子往佛所,佛诃责云,汝身未断乳,应受人教授,云何教人耶? 若师有非法,听余人诱将弟子去。 五百问云,其师无非法,而诱将沙弥去,犯重。 因说老病比丘死缘。 善见云,若不解律,但解经论,不得度沙弥及依止。 僧祇,成就四法,名为持律。 谓知有罪,知无罪,知轻,知重,下至知二部律,得作和尚。 三千威仪,多有请二师方法,及摄受共行之仪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撰择中,伽论初明自选。 及下,明问他。 言都无者,总上三种,谓戒德无缺,教诫无倦,眷属无诤。 僧祇五法,并制弟子。 此彰师德,归摄人心,能感弟子成此五者,方可依止,即属简德。 古云此五约师非也。 四分三段,初明选德。 言辄尔者,律云,彼不选择人受依止故。 即下,示过,文略诃责等四治,故云等也。 因下,二明简年,二岁比丘,即律缘起尊者婆先也;未断乳者,喻于婴儿,岂能生子也。 若下,三明诱去,律因二师破戒见等,佛言听作如是意诱去,欲令长益沙门法故。 引五百问,反示如法不听。 言犯重者,成盗人故;因说者,彼云昔有比丘辄诱沙弥去,此老比丘无人看视,不久命终,故制。 律中六群诱他弟子,佛言不应。 止犯吉罗,论中重者,必约盗心。 ”(事钞记卷一○·一六·一八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57:26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476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