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四药二受防二十一罪 内容: 亦名:手口二受防二十一罪、二受防二十一罪行事钞·四药受净篇:“问:‘此手口二受,防护何罪? ’答:‘今分四药别论。 如时药手受防二罪:不受,恶触也。 口受同之。 非时浆手受防二罪:一、防一往不受,二、防不受而捉恶触。 口防二罪:一、一防过中失受,二、防过时失受、恶捉。 七日药手受防二罪,同浆中。 口防三罪:一、防过时失受,二、防过中恶触,三、者残宿。 昔云防内宿。 此无律文,以尽形为证,例知不开。 尽形寿药手受同上。 口防六罪:一、过时失受不受,二、恶触,三、残宿,四、内宿,五、或有内煮,六、自煮。 以变生作熟故。 ’”资持记释云:“手防二罪,四药并同:不受是提,恶触得吉。 口受四别:时药口加,但替手受,亦不延时;罪同手受。 余之三药,过中失受。 不受提,恶触吉,此之二罪,则通三药;残宿一提,通后二药;内宿等三,不开七日,唯局尽形。 戒疏尽形五罪无内宿者,文误。 ”(事钞记卷三四·三六·一五)戒本疏·三十舍堕法:“初中,约时药者,手受防二罪:不受、恶触。 纵开口受,亦防二罪也。 二、非时浆,手防二罪:一、防一往不受,二、防不受而捉恶触,同时食也。 口防亦二:一、防过时失受不受,二、防过时失受恶触也。 三、七日药中,手受防二,同前二药。 口法防四:一、防过时失受不受,二、防失受恶触,三、防经夜无残宿罪,四、防经夜无内宿罪也。 据律文中,内宿一罪尽形药开,七日不明。 故知闭也。 则口法防三,不防内宿。 故僧祇中比丘七日药,与僧食同处者,是知净地摄也。 四、尽形药者,手防同上。 口防五罪(六罪):谓恶触、不受、残宿、(内宿)、内煮、自煮也。 ”行宗记释云:“防罪中,初科,时药本唯手受;缘开口法,以当手处,故所防不别。 下之三药,手防并同;口防各异。 非时中,口防二者,莫不加法;过时失受,则有不受、恶触二罪。 七日中,口法防四,且依昔判。 彼谓七日得同内宿,初二同上非时,下二越宿,由加口法而无残内。 据下,次明今判。 律中非时、七日,限内但开残宿、恶触、非时等罪;唯尽形药开内宿、内煮、自煮等。 准此照前,不开七日;则知口法不防内宿,故但三罪。 故下,引证。 既安净地,决知不开。 尽形中,口防五罪,合云六罪;残宿下脱内宿字。 上三通前,下三局此。 ”(戒疏记卷一二·五一·四)(请参阅附录二‘四药二受防罪多少表’一六一页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52:10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460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