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受具戒竟记其时节 内容: 亦名:受具戒竟时节量法、记受戒时节、受具戒记春夏冬时及量影子题:量影、食时行事钞·受戒缘集篇:“若多人一人,即须随竟记其时节。 四分云,有新受戒者,不及后安居,便数为岁;佛言不尔。 有者,应和尚阇梨教授时节云,若冬若春若夏,若干日月,若食前食后,乃至量影。 应预将一尺木至受讫日中竖之,记其影头;卧尺量之,计为尺寸,以为常法。 善见云,受戒已立,取脚随身量影,示春冬时。 众数多少。 后说四依四重等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时节中,初科,随竟记时者,此间不行影法;多用俗中年月日时,每一时中,分上中下,以定前后。 四分中,初引制缘,不及后安居者,谓五月十七已后受者。 应下,示量法。 计尺寸者,若食前受,影长为上,影短为下;食后反之。 善见中,谓令一人立于日中,齐头影处,以脚相接;或约全脚半脚及指,随计多少,以分上下,食前食后,同上分之。 众数多少,即指受人,而语通上下。 若连上释,即谓示时定众不乱;若贯下释,即谓受已同听说相。 ”(事钞记卷九·二二·三)羯磨疏·诸戒受法篇:“依文为记,春夏冬时及量影者,为受离多人,前后错乱;故须师授局尺量次;知一食时,有前后发。 如是例也。 余如念法中。 ”济缘记释云:“依文即善见与本律。 一年中春夏冬三时,一时有四白四黑月,一月有十五日。 一日量影,分中前后,谓于日中立竿,中前受者,以影长为先,影短为后;中后反之。 或以尺量,或论脚步。 食时即中时也。 有前后发,谓发戒也。 如是例者,且举量影,自余取时,可例此也。 指念法者,即杂法篇。 ”(业疏记卷一五·三·一八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50:11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454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