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大乘三学 内容: 子题:大乘戒分三品、三品戒、三聚净戒、小教四夷、大乘十重、护心戒行事钞·沙弥别行篇:“若据大乘,戒分三品。 律仪一戒,不异声闻,非无二三有异,护心之戒,更过恒式。 ……若论定慧,小观相空,深观唯识。 钝见空时,不分别色;利知唯识,不分别空。 ”  资持记释云:“大乘中,三品,即三聚:一、摄律仪,二、摄善法,三、摄众生。 初则断恶,二、即修善,三、即度生。 准智论中,二乘但有断恶一聚,虽有作持,还归离过;不修方便,教化众生,故无摄善;自调自度,故无摄生。 是以今文,但举律仪,比校同异。 言不异者,准业疏圆宗,谓同三聚。 彼云,戒分三品,约义收缘,不异诸律。 由非明制,故云约义。 如杀一戒,具兼三位,息诸杀缘,即摄律仪;常行慧命,即摄善法;护前生命,即饶益有情。 此一既尔,余戒例然。 疏文,性戒并例此说。 若论遮戒,如酒、宝等,离畜饮过,即摄律仪;常行对治,即摄善法;息世讥嫌,即摄众生。 若取大小戒本以分,则小教四夷、大乘十重,四夷大同,余六并异;以至畜宝、然身等,异相极众;且云二三,意显同多异少故也。 护心戒者,防瞥尔也。 如下不起贪瞋等,如梵网制不悭、不瞋等,又涅槃隔壁闻镮钏声,分别男女,心染净戒之类。 ……次定慧中,由小菩萨,涉于大小,小据观智,大约志求;小大虽异,并菩萨乘故,且一往通收大中。 初示观别,如上所明。 钝下,次校浅深。 钝即小菩萨,在大为钝,望小则利;不分别色,异上二乘析色故。 利即大菩萨,不分别空,超过小菩萨故。 由观唯识,住于中道,了一切法,无非心识;识非色空,非不色空,尚不分别识,何况分别空? 若知唯识,则住实相,无分别故。 ”(事钞记卷四一·一二·六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46:49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44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