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事忏 内容: 子题:转报、轻受、粗业、缮造行事钞·忏六聚法篇:“若论事忏,属彼愚钝。 由未见理,我倒常行,妄业翳心,随境缠附,动必起行,行缠三有,为说真观,心昏智迷。 止得严净道场,称叹虔仰,或因礼拜,或假诵持,旋绕竭诚,心缘胜境。 则业有轻重,定不定别。 或有转报,或有轻受。 并如佛名、方等诸经所明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由下,示忏法又二,初叙不堪理观。 止下,正明事忏,初明事行。 不出三业,礼拜旋绕是身业,称叹诵持即口业,虔仰竭诚等即意业。 胜境不出三宝。 则下,明成益,上二句示先业。 言轻重者,就过为言,五逆、谤法、用僧物等为重;余则为轻。 又凡造罪,具足三时,俱起猛心为重;或二时、一时为轻。 定不定者,复简重业。 定业极重,纵忏不亡;不定犹轻,或容转易。 下二句彰益。 转报谓易夺不受,对上轻及不定业也;轻受谓转重为轻,即上重中定业也。 ”(事钞记卷二八·五·一一)羯磨疏·忏六聚法篇:“( 一、叙境心)事忏。 如世常行,或依堂塔,或依缮造。 佛名经教礼诵诸业,皆缘事起。 依此运心,随所兴起,计功分课。 称情爱恋,违意憎嫌,此不净心,未足除罪;要先折伏人我贪竞衔悲自咎,曲身退迹,推举于他,以事抑故,由我惑壮,不解思微。 屈苦低抑,犹不可伏,何况特忏,用以为功? (二、明事业)所以大圣布此良规,正治我等粗重人也,万五千佛日须一遍,阿弥陀佛日十万遍。 如是读诵营事诸业,并定头数,计功自励。 (三、示过诫劝)若有不至,此即懈怠,何名畏罪? 即地狱人。 如是鞭心,如是立志,虽名粗业,世中罕有。 纵或行者,多著名利,谄诳自高,复是软(软)贼罗刹妻也。 ”济缘记释云:“事忏,叙意中,初科,初示依处。 缮造,即经藏。 佛下,明所修。 佛名经教,即持名读诵也。 依下,明用心,初总示。 称下,别释又二,初明过。 要下,显正。 心善伏恶,故云事抑。 但知礼诵,不兼折伏,谓之特忏,特犹独也。 次科,云治我等者,欲使晚学自知分量,生惭耻故。 万五千等,略举持名,以示功行;限时计课,以事系心。 三中,对前理观,故名粗业。 彼时罕有,方今可知。 软贼则不觉侵盗,鬼妻则终遭食啖。 安谓为善,不知成恶。 修持之难,斯可知也。 ”(业疏记卷二二·九·五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44:18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436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