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三宝名义 内容: 子题:佛、佛陀、浮陀、佛驮、步他、浮图、浮头、法、达磨、昙无、昙摩、僧、僧伽、和合众、宝有六义戒本疏·释皈敬偈:“且夫三宝三缘不同。 初名义者,自可如常,不学不知,故须略引。 (一、释别名)(一. 佛)言佛者,梵云佛陀,或云浮陀、佛驮、步他、浮图、浮头,盖传音之讹耳。 此无其人,以义翻之,名为觉者。 具二义故。 言觉察者,对烦恼障,四住如贼,唯圣觉知。 言觉悟者,对所知障,无明如睡,唯圣独悟。 无明有二:一、迷事无明,善觉三趣;二、迷理无明,觉法实性。 通而独悟,并名为觉。 (二. 法)所言法者,此土方言,大夏梵音即云达磨,或云昙无、昙摩之异传耳,未解声明,故言多僻。 法有二义:一、自体解法,如三聚等。 二、轨模解法。 今据后义。 至圣演教,意在成行。 如车从辙,如器从模;法非目睹,以喻成也。 又如行必从道,道不从人;道即行之所依法式,无越此也。 (三. 僧)僧者,天音,具云僧伽。 此无其人,以相翻之,号为众也。 或有旧解,言和合众,即体相为名。 言斯等人,同具六和,四人非一,崇成众法故也。 然诸经中,但单众翻,不兼体说,广如羯磨疏解。 (二、释通名)此三益世,近拔三有,远清二死。 希世独达,可重名宝。 故宝性论喻分六义:一、希有义,世宝贫穷所无,三宝薄福不遇;二、离垢义,世宝体无瑕秽,三宝绝离诸漏;三、势力义,世宝除贫去毒,三宝六通难思;四、庄严义,世宝严身令好,三宝能严法身;五、最胜义,世宝诸物中胜,三宝诸有无上;六、不改义,世宝炼磨不变,三宝八法不动。 ”(戒疏记卷二·三·一六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42:52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431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