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淫欲过患 内容: 子题:染心看女人越毗尼、律中淫欲为初、众苦之源、障道之本、淫戒在初有二义、染着义、障道义、大乘戒杀初淫后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明犯境者,僧祇云,可畏之甚,无过女人;败正毁德,莫不由之;染心看者越毗尼,闻声起染亦尔。 智论云,淫欲虽不恼众生,心心系缚,故为大罪;故律中淫欲为初。 又比丘法,今世取涅槃故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言可畏者,诃欲经云,女色者,世间之枷锁,凡夫恋着,不能自拔;女色者,世间之重患。 凡夫因之,至死不免;女色者,世间之衰祸,凡夫遭之,无厄不至。 行者既得离之,若复顾念,是为从地狱出,还复思入。 又云,女人之相,其言如蜜,其心如毒,譬如清渊澄镜,而蛟龙居之;金山宝窟,而师子处之。 当知此害,不可近也。 败正者,立事公正,苟荒女色,则无所成。 即彼经云,室家不和,妇人之由;毁宗败族,妇人之罪。 毁德者,修身立行,或着女色,则皆丧失。 即经云,凡夫重色,甘为之仆,终身驰骤,为之辛苦。 净心观云,贪色者憍,贪财者吝,既憍且吝,虽有余德,亦不足观。 染下,明制急。 然心行微细,粗情不觉;纵知违戒,制御犹难。 岂况悠悠,终无清脱。 请临现境,自审狂心;或宛转回头,或殷劝举眼,或闻声对语,或吸气缘根;虽未交身,已成秽业。 大圣深制,信不徒然;谅是众苦之源,障道之本。 是以托腥臊而为体,全欲染以为心;漂流于生死海中,焉能知返? 交结于根尘网,实谓难逃。 当自悲嗟,深须勉强。 或观身不净,即是屎囊,或谛彼淫根,实唯便道;或缘圣像,或念佛名,或诵真经,或持神咒;或专忆受体,或摄念在心,或见起灭无常,或知唯识所变。 随心所到,着力治之;任性随流,难可救也。 智论中,彼谓杀戒违恼过重,何以律中淫戒在初? 故此通之。 文有二义:初约染着义。 若望违恼,则杀重淫轻;若论染着,则杀轻淫重。 又下,次约障道义。 以障道中,贪欲重故。 比丘法者,对简菩萨历劫度生,不专自利,故大乘戒,杀初淫后;比丘不尔,所以反之。 然今所引,但彰过重耳。 ”(事钞记卷一七·四·四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39:11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421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