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安居住处 内容: 亦名:安居处、夏成安居有五因缘、五因缘夏成安居子题:五种法成安居、安居五法、别住、安居心三种、三种安居心、处无五过乃可安居行事钞·安居策修篇:“(一,别示所依)四分,不得在树上。 若树下,起不碍头,枝叶足荫一坐,如是乃至小屋山窟中,坐趣容膝,足障水雨。 若依牧牛人、压油人、船上人、斫材人,依聚落等,并成。 若依牧牛人已下五处者,若安居中移徙,随所去处应去。 文中不了,五分云,诸依如上人者,先谓作住意,得依安居;中间忽去,随信乐衣食丰足处去不言失夏。 若在无护处、劫贼冢间鬼神处、毒虫窟、露地,若有命梵二难,并不成安居。 (二,总明五法)明了论,五种成安[居]:一、处所有覆。 二、夏初十六日。 谓为成前后安居日故。 三、若东方已赤。 谓十五日夜分尽则东方赤者,是十六日限。 为破十诵疏家,要令十五日及界宿故。 四、若在别住起安居心。 疏云,别住是布萨界。 安居心三种:一、为自行,二、为利他,三、为料理三宝,修治房舍。 一脚蹋界,起安居心,即成。 五、在处无五过:一、太远聚落,求须难得;二、太近城市,妨修道业;三、多蚊蚁难,或噆啮人,践伤彼命;四、无可依人,其人具五德,谓未闻令闻,已闻令清净,能为决疑,能令通达,除邪见得正见;五、无施主施饮食汤药。 无此五过,乃可安居。 四分摩得伽中,大同此论。 (三,明难处)十诵云,无人深山可畏处,不须住。 五分云,若在无救处,必知无妨害,亦开。 欲安居,先思量有难无难,无难应住。 ”(事钞记卷一二·三·一六)随机羯磨·诸众安居篇:“明了论云,无五过处,得在中安居。 一、太远聚落,求须难得。 二、太近城市,妨修出道。 三、多蚊蚁自他两损。 四、无可依人。 可依人要具五德:一、未闻令闻,二、已闻令清净,三、能决疑网,四、通达无滞,五、正见。 五、无施主供给药食,并不可安居。 ”(随机羯磨卷下·一一·一○)羯磨疏·诸众安居篇:“明了论中,有五因缘夏成安居:一、处所有覆。 二、夏初十六日。 彼疏云,前后各及十六日也。 三、若东方赤。 彼疏云,十五日夜分尽,东方已赤,则入十六日;未赤者犹属十五日,未是结夏时,若十五日便结夏者,此乃春末日,不名结夏也。 则破十诵讲者,令及十五日入界内,彼文明决。 四、者在别住中起安住心。 疏云,别住是布萨界也。 安居心有三种,一、为自行,二、为利他,三、为料理三宝修治房舍。 一脚蹋界,起如前心,即成安居。 第五、无有五过。 如文。 初过者,待形须济,事籍资缘,远觅妨业也。 二、者,城市猥杂,出道清修,性相违反也。 三、者,蚊蚁物命,恼害者多,或唼形骸,不能思择也。 四、者,人须良友,全梵行基,虽并号善,未必相副,故须简练。 又须具五,随问无滞,一也;随说生信,二也;随疑决之,三也;问答无疑,四也;辩同见正,离诸邪执,五也。 (五、者)又以身非匏瓜系而不食,前须药食交济,旦夕无此,则不可结也。 ”(业疏记卷二○·一五·一三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38:10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418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