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安居制意 内容: 子题:安居偏制夏坐、春冬不安居犯一吉、夏不安居至后安居日日吉罗行事钞·安居策修篇:“(一、叙教本)夫静处思微,道之正轨。 理须假日追功,策进心行。 随缘托处,志唯尚益。 不许驰散,乱道妨业。 (二、明偏制)故律通制三时,意存据道。 文偏约夏月,情在三过。 一、无事游行,妨修出业;二、损伤物命,违慈实深;三、所为既非,故招世谤。 以斯之过,教兴在兹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律因诸比丘一切时游行,蹋生草木,断众生命。 世人讥诃,虫鸟犹有巢窟。 佛因制曰,不应一切时游行。 文下,明偏意。 三过中,初是自损,二、即损他,三、损自他。 招世讥者,如上缘起。 问:‘三时情过多少,在文可明,制有重轻,如何以辨? ’答:‘春冬有缘则听,夏月有无俱制。 又夏有结法,春冬则无。 又春冬不结,但犯一吉。 夏中不结,至后安居,日日吉罗。 又夏时不坐,则失一岁。 又夏中制依第五律师,春冬依余四位。 若论违制,三时并吉。 约上诸缘,缓急可见。 ’”(事钞记卷一二·一·一二)羯磨疏·诸众安居篇:“(一、通制安居意)出家慕道,驰散非业。 故当计时择念,义无浮逸。 今乃沿随邑野,追逐情尘,颠仆巨壑,无思返迹。 是以大圣以法遮防,不许游涉,当居静虑。 故律文中三时通制。 (二、别制夏坐意)然有待之形,托缘不一。 必量过起,夏暑偏多。 一、则损生害命,深乖慈道。 二、招世讥谤,不及禽兽。 三、为过既深,故非道业。 春冬过少,待缘开赴。 有斯别故,名曰安居。 ”济缘记释云:“叙意中,初科,初叙所应。 计时谓惜分阴,不虚度也。 择念,谓专心观行,离妄缘也。 今下,明不应。 邑野即城邑村野。 逐情尘者,营世务也。 巨壑喻现业来报。 是下,示制意。 准通三时,知开非意,此据上根绝世之流。 单坐夏时,乃被中下,况俱不坐,何足议哉? 次科,托缘不一,世缘无定,不可常故。 损生命者,夏月地多虫故。 招世谤者,如缘起说,彼云虫鸟尚有巢窟,故曰不及禽兽。 春冬止有第三,故云过少。 ”(业疏记卷二○·一·七)羯磨疏·诸众安居篇:“问:‘安居修道,何时不须,偏约在夏者? ’答:‘夏过多故,如上标举。 湿热郁蒸,散乱乖道,生讥致谤;因斯故制,使修自行。 行满德成,事须益物;是以春冬随缘外化。 ’”(业疏记卷二○·五·七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38:03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417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