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律藏遗缺 内容: 行事钞·序:“考斯律藏,言事并周。 但为年代渺邈,声彩靡追。 法为时移,事多残阙。 加以五师捃拾,情见不同。 重由翻译失旨,妄生构立。 又为钞写错漏,相承传滥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初二句叙教本具周。 斯律藏者,且据所弘四分一部。 言即能诠,事谓所诠。 但下,正明遗阙有四意,初示正意。 上二句明去圣时遥;次二句显法随时变。 此约四分结集之时,即当佛灭一百年后,故云渺邈,即遥远也。 声谓言音,彩谓好相。 靡追,犹言莫及也;五师相付,百年已来,如来在日亲宣之事,莫能及追。 教逐时讹,故有遗阙;如优婆鞠多问尼佛在日事,及令魔现佛,斯可证也。 加以下三种,并是兼意;故例标重增之语。 捃,居运反,采掇也。 前云随其乐欲,成立己宗;故不乐者,则舍而不存,故有阙矣。 上二并是西土结集之差;下二即明此方翻传之失。 业疏云,觉明论主诵本东传,至于翻时,随出便写,贵在一本,无暇覆疏,寻复返西,此土行用,故多阙耳。 又结净地四句成白;疏云,此是结集阙文同上二意,或是觉明漏诵,又可竺念遗笔。 同后二意。 ”(事钞记卷二·一九·五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37:39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416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