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师亡啼泣可否 内容: 行事钞·瞻病送终篇:“五百问云,师亡,不得举声大啼,应小小泣泪耳。 四分,尼椎胸啼哭泣泪,一一堕;比丘吉罗。 若准双林之终,未离欲者,宛转在地,椎胸大叫,此并悲切深重,不省自身故耳,必同此何嫌。 若高节拔群,由来清卓者,故不局世情;必任情喜怒,随俗浮沉者,至父母二师终亡,而护夏不来,虽来,不展哀苦者,亦道俗同耻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初引文示制。 律中,以尼女情懦,多好哀泣,僧则反之,故罪分轻重。 若下,次准义明开,初引涅槃为例。 即遗教云,若所作未办者,见佛灭度,当有悲感。 据位,则内凡已还,故云未离欲者。 若下,次明不泣反非。 高节之人,不妄哀喜,故云不局世情。 任情之者,不展哀苦,即非孝诚,故云道俗同耻。 ”(事钞记卷四○·一八·一三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33:06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403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