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律 内容: 亦名:毗尼、毗那耶、鼻奈耶、毗尼斯、鞞尼迦、鼻那耶、比泥、灭、法子题:断割重轻、开遮持犯、增一七种律、四分九法、律非律、毗尼非毗尼戒本疏·解开名义:“毗尼,亦云毗那耶、鼻奈耶等,皆是传梵之讹替耳。 自古缀疏,至翻名中,并云胡音为彼,汉译为此。 智士立言,义不徒发;如斯释判,沈罔祖宗,全不可也。 ……胡本山北,由来归汉。 今属突厥,不隶华胥。 何得称为胡语毗尼,汉云灭也? 又汉本姓刘,非今国号。 当随代转,何得硁然? 欲翻度者,应言梵本毗尼,唐称为律。 ……古译毗尼,皆称为灭,以七毗尼,用殄四诤。 今以何义,翻之为律? 律者法也。 从教为名,断割重轻,开遮持犯,非法不定。 故正翻之。 俗有九流,法流其一;故世付法皆约刑科。 道与俗违,刑名乃异。 至于处断,必依恒法。 故使律字彳旁兼聿者,为取笔也;处劾决正,非笔不定,笔即法家之象。 致唯律翻。 如增一中七种律也。 四分九法,亦有其证。 古同为灭,谓功用也。 灭诤之能,非律不静;如水灭火,水非名灭。 自余云云,或曰称量轻重,或曰遮制流类;皆信意言,无有归据。 故律文言。 科约篇聚,并有轨辙。 同收法义,余复何论? ”行宗释云:“且列三名。 或云毗尼斯、鞞尼迦、鼻那耶、比泥,并见经律,故云等也。 ……汉高祖姓刘名邦,都长安。 今国即唐朝,神尧皇帝受隋禅改号唐国。 言随代者,如古翻译,秦翻为秦言,晋译为晋言等。 硁然谓坚守一端,不能通变。 欲下,教其法式。 梵则定指中天,唐则随于朝代。 问:‘律中毗尼与律二名不并,是则姚秦已翻为律,岂是唐翻耶? ’答:‘实如来问,今此欲明随代之义,故言唐称;或可虽是秦翻,古多别立,今方准律对译斯名;余如后述。 ’……盖准母论,彼云毗尼名灭,灭诸恶法故,此即就能以翻。 今下,出正翻,初二句征起。 以前云唐称为律,故直征其义。 次一句训字。 从下,释义。 断割等者,一一戒下,皆具此义;且如淫戒,入如毛头犯夷,此名重也;半坏多分方便非道教他等皆兰,教而不作,三众同吉,此谓轻也。 怨逼通境合,即是开也;受乐结重,遮也;离此诸过名持;反此名犯。 举此例通一切诸戒及余法聚,则以法为义,皎然可解。 对古所译,故云正翻。 ……增一七种律者,即灭诤七毗尼也,彼从华语,足证今译。 四分九法者,调达九邪,破佛九正,名十八法,如僧残中具释;律中前后列名不定,第二一种,或云律非律,或言毗尼非毗尼;钞云毗尼及律二名不并是也。 ”(戒疏记卷一·三三·一九)(请参阅附录二‘戒律名义表’九四页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31:16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397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