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戒境 内容: 子题:戒缘、中阴羯磨疏·诸戒受法篇:“(就成宗)约戒境,通缘三世。 但有恶缘,皆作断意;不尔,非戒。 何以明耶? 如怨家境,虽终过去,得害死尸,非非过也;彼怨之子,是现在也;当生之非,为未来也。 今欲成戒,要须普缘。 ”济缘记释云:“初约义示通。 不尔非戒,以境不尽,但名善故。 何下,举事显相。 父亡为过,子在为现,将后有孙为当。 有以腹中子为当者,非。 即属现故。 涅槃云,如人斩截死尸,以是业缘,应堕地狱,亦如伍员鞭尸之类。 ”(业疏记卷一六·四二·七)羯磨疏·诸戒受法篇:“(依多论)语其戒境,有缘斯是。 略举六大,地水火风空识等相,乃至如来涅槃谛理,并是戒缘。 俱有损坏毁谤之义。 问:‘六趣生外,更有发不? ’答:‘如来非趣摄,中阴亦复尔。 故心论云,四生收诸趣,中阴非趣摄,以趣是到义,中阴但传识。 ’余非情相,如后所说。 ”济缘记释云:“次明戒境,即广第二所缘境也。 总示中,初科,初二句通标。 有缘斯是,语略义含,包摄大千,该罗万有。 略下,别示。 六大,即摄一切情与非情。 如来谛理,即是佛法二宝。 损坏毁谤,通上诸境,有情兼二,非情唯损。 如提婆害佛破法,即毁损二宝也。 次科,问中,恐谓趣外无别境故。 答中,初通答。 故下,别证中阴。 趣谓趣诣,故是到义。 言传识者,舍此趣彼,中间未至,名中阴故。 ”(业疏记卷一六·四七·一三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31:01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397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