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持犯成就处所 内容: 子题:对心明止持、止持对心以明、就治行明止持、止持就治行以明、就业明持犯相、身止持、身作持、口止持、口作持、身作犯、身止犯、口作犯、口止犯戒本疏·持犯方轨:“持犯成就处所。 心行对业,三门分别。 (一,对心明止持)前将止持,对心以明。 若无染污,以明止持;行前三心,得有持义。 谓识、想、受,此之三心,非业非记。 流入行心,方成别业。 故分四阴,以为二分。 岂非本有戒体,外无染污;光洁纯净;名之为持? 三心非记,受体是记,故得持也。 (二,就行明四位)(一、始终心)(一、明二持)二就治行明止持者。 必入行心,方得成就。 前之三心,不名为持。 善性便有,恶无记无。 如欲离过,作意遮约,或对境防,或起心护,岂彼无记而得成持? 若据作持,例同后止。 既就境论,三心非分。 (二、明两犯)若据二犯,行心成就。 前言持者三善为行,今言犯者三毒为行。 前三亦无。 识想受等,通善恶行。 局不善性,善无记无。 (二、前后心)若事前后,心则异生。 别持别犯,则可知矣。 (三,就业明四行)三就业明持犯相者。 (一、明身口业)言身口者,离杀等过,名身止持;受食食等,名身作持;离语四过,名口止持;知净语等,名口作持。 身口二犯,反上可知。 (二、明意业)单意业中,不名持犯。 故律文云,单意者,不名犯也。 ”行宗记释云:“成就门,标中。 前虽明体,未识四行成在何时。 故以三门辨明分齐。 初约三心,二、就行心,三、兼身口。 ……行杀盗等,名身作犯;不受食食,名身止犯;造口四过,名口作犯;不作知净,名口止犯。 ”(戒疏记卷四·四九·一八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27:57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388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