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尼覆藏他重罪戒犯相 内容: 亦名:覆藏他重罪戒犯相子题:覆藏心、尼不得比丘前发露罪还至尼边悔行事钞·尼众别行篇:“(一、释覆藏心)若独住无人等,不成覆。 如忏罪中。 十诵,若尼被举,狂乱心,覆者不犯。 若狂止仍覆者犯。 僧祇,若尼见尼犯重,应向人说。 若犯罪人凶恶有势力,恐有命梵难者。 作念云,彼行业罪,报自当知;喻如失火烧舍,但自救身,焉知他事? 得舍心相应。 准此,无记心亦不犯。 虽非舍心,无记不作覆心故。 覆藏者,不善心中,藏匿前罪,恐人外闻,故成也。 (二、释发露)若欲发露,故不成者,(一、)谓非清净者。 (二、)若对先知不肯发者,二俱有过各须发露,故不成。 如向有犯者忏,不成故。 (三、)又识人名罪名种相者,须发露;反上不合。 若前人受竟,更不须说,恐有无穷之过。 若彼犯者已发竟,余人虽覆,不成,根本无过故。 (四、)十诵,尼不得比丘前发露,还向尼前。 若不识种相,至比丘所讯问取解,还至尼边悔。 (三、释结犯)四分,若尼知尼犯八重,食前知,食后时说,偷兰;乃至初中后夜时分不说,并偷兰;明相出,犯重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犯中,初科,前引文示。 指忏罪中,即中卷忏篇;明十种缘,皆不成覆。 十诵,被举是法隔。 狂乱即非心。 僧祇,难缘开不成覆。 舍心相应,谓舍弃不说知心。 准下,次以义详,初示合开。 无记,谓睡眠遗忘等。 后明成犯,须不善心。 次科,简所对人,有四别。 非清净者,初简有犯不忏也。 先知不肯者,次简覆藏不说也。 二俱有过,彼此皆成覆故。 向犯者忏,有诚例故。 识人名等者,三、简如实不妄。 此通能所也。 若前下,明一说。 若彼下,明非覆。 十诵,不得比丘者,四、简异众。 僧尼位别,不得对首;唯听不识,咨请犯相耳。 三中,乃至,略食后知,初夜说;初夜知,中后说等。 委如释相解。 ”(事钞记卷四二·一七·九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21:43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368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