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乾闼婆 内容: 梵语 gandharva,巴利语 gandhabba,西藏语 dri-za。 又作健达缚、犍闼婆、彦达婆、干沓婆、干沓和、巘沓缚。 意译为食香、寻香行、香阴、香神、寻香主。 (一)指与紧那罗同奉侍帝释天而司奏雅乐之神。 又作寻香神、乐神、执乐天。 八部众之一。 传说不食酒肉,唯以香气为食。 此类神有众多之王及眷属,法华经序品载有四乾闼婆王;大宝积经卷十三律仪会则谓有十亿乾闼婆王;新华严经卷一世主妙庄严品中亦揭出二十余乾闼婆王之名。 盖乾闼婆原为婆罗门教崇拜之群神,于夜柔吠陀举出二十七、阿闼婆吠陀亦举出六三三三之多。 有关之神话甚多,其状貌说法不一,或谓身上多毛,半人半兽,或谓丰姿极美。 印度古神话谓,吠陀时代之乾闼婆奉侍帝释天之宴席,专事歌唱奏乐。 据大智度论卷十所载,犍闼婆王至佛所弹琴赞佛,三千世界皆为震动,乃至摩诃迦叶不安其坐。 诸经中多以之为东方持国天之眷属,为守护东方之神。 又为观音三十三应化身之一。 补陀落海会轨载,其形像为身赤肉色,如大牛王,左手执箫笛,右手持宝剑,具大威力相,发髻有焰鬘冠。 [长阿含卷十八世记经阎浮提品、大智度论卷五十四、维摩经玄疏卷五] (二)指欲界“中有”之身。 多用音译健达缚。 欲界众生肉体死后,神识尚未觅得另一新肉体之中间时期(中有),唯以香为食,故有此称。 大毗婆沙论卷六十九、俱舍论卷九等载,入母胎时须有三事合会,即:(一)母体调适,(二)父母交爱和合,(三)健达缚正好现前。 故知其为入母胎三种条件之一。 其入胎前,必起颠倒心,驰于欲境。 即先凭其业力所起之眼根,虽在远方,能见所将投生处之父母交会,若此健达缚为男者,则缘其母而起男欲,生爱染心,若为女者,则缘其父起女欲;反之,若违逆此二缘,便起瞋恚心。 或谓此类说法,乃由印度神话中之好色神(常窥新婚夫妻之闺房)转变而来者。 又健达缚中,少福者食恶香,多福者食好香。 [中阿含卷五十四[口*荼]帝经、俱舍论光记卷九、唯识二十论述记卷上] (三)西域之习俗,称呼艺人为乾闼婆。 彼等不事王侯,不营生业,唯寻诸家饮食之香气,便往其门作诸伎乐而乞求,故有此称。 [法华经玄赞卷二、唯识二十论述记卷上] (四)全称栴檀乾闼婆神王。 乃束缚弥酬迦等十五鬼神,守护胎儿及孩童之神。 又以此神王为本尊所修之法,称为童子经法、乾闼婆法。 [护诸童子陀罗尼经、童子经念诵法](参阅“童子经法”5169) p4371 发布时间:2025-05-20 05:37:59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36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