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七非妙法 内容: 【七非妙法】 p0060集异门论十七卷一页云:七非妙法者:云何为七? 答:一、不信,二、无惭,三、无愧,四、懈怠,五、失念,六、不定,七、恶慧。 云何不信? 答:诸不信、不信性、不现前信性、不随顺、不印可、不已忍乐、不当忍乐、不现忍乐、心不清净、是名不信。 云何无惭? 答:诸无惭,乃至广说。 是名无惭。 云何无愧? 答:诸无愧,乃至广说。 是名无愧。 云何懈怠? 答:诸下精进性、劣精进性、怯精进性、惧精进性、广说乃至心懈怠、懈怠性,心不勇悍、不勇悍性。 是名懈怠。 云何失念? 答:诸空念性、虚念性、失念性、心外念性、是名失念。 云何不定? 答:心散乱性。 云何心散乱性:答:诸心散性。 若心乱性、心躁扰性、心流荡性、不一境性、不安住性;是名心散乱性。 云何恶慧? 答:于不如理所引简择,执为如理所引。 于如理所引简择,执为不如理所引。 是名恶慧。 如是七种,名非妙法。 问:何缘是七名非妙法? 答:非妙,谓非善士。 此是彼法,名非妙法。 谓此诸法,非善士边可获可得,此是彼士所有现有故。 说是七名非妙法。 二解:集异门论十七卷二页云:复有七非妙法者:云何为七? 答:一、不知法,二、不知义,三、不知时,四、不知量,五、不自知,六、不知众,七、不知补特伽罗有胜有劣。 不知法者:谓不了知如来教法。 谓契经、应诵、记说、伽他、自说、因缘、譬喻、本事、本生、方广、希法、论议。 是名不知法。 不知义者:谓不了知彼彼语义。 谓如是如是语、有如是如是义、是名不知义。 不知时者:谓不了知是时非时。 谓此时,应修止相,此时,应修举相,此时,应修舍相等。 是名不知时。 不知量者:谓不了知种种分量。 谓所饮所食所尝所啖,若行若住若坐若卧,若睡若觉,若语若默,若解劳闷等,所有分量。 是名不知量。 不自知者:谓不了知自德多少。 谓自所有若信、若戒、若闻、若舍、若慧、若教、若证、若念、若族姓、若辩才等,是名不自知。 不知众者:谓不了知众会胜劣。 谓此是剎帝利众、此是婆罗门众、此是长者众、此是居士众、此是沙门众、此是外道众。 我于此中,应如是行,应如是住,应如是坐,应如是语,应如是默等。 是名不知众。 不知补特伽罗有胜有劣者:谓不了知补特伽罗德行胜劣。 谓如是如是补特伽罗,有如是如是德行,或胜或劣。 是名不知补特伽罗有胜有劣。 如是七种,名非妙法。 问:何缘是七名非妙法? 答:非妙,谓非善士。 此是彼法,名非妙法。 谓此诸法,非善士边可获可得,此是彼士所有现有。 故说是七,名非妙法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13:53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344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