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偏衫 内容: 袈裟类之法衣,为僧尼之上服。 又作褊衫、编衫、遍衫、偏袖。 即缝合僧祇支与覆肩衣,另加襟而成为一种具有两袖、前后面皆开,而于背面交叉之上衣,交叉处以纽扣扣合。 又相当于袍服、钝色之上衣。 据佛制比丘六物图载,我国古代之僧人即有披着僧祇支之习惯,至后魏时,始加右袖,缝合两边,称为偏衫,其形制,截领开裾,犹存本相,故知偏衫之左肩即原本之僧祇支,右边即覆肩衣。 又据大宋僧史略卷上服章法式条、敕修百丈清规卷五辨道具条等之记载,后魏之时,请僧人于宫中自恣,宫人见僧偏袒右肩,不以为善,乃作偏袒肩衣,缝于僧祇支之上,称为偏衫。 释氏要览卷上(大五四·二七○中):“偏衫,古僧依律制,只有僧祇支(此名覆膞,亦名掩腋衣),此长覆左膞及掩右掖,盖儭三衣故,即天竺之仪也。 竺道袒魏录云:魏宫人见僧袒一肘,不以为善,乃作偏袒,缝于僧祇支上,相从因名偏衫(今开脊接领者,盖遗魏制也)。 ” 盖印度之习俗,于礼拜佛、师僧,或从事作务时,比丘皆得偏袒右肩;我国由于气候较寒,加以袒肩露臂不合礼俗,故模拟覆肩之制,别制上狭下宽之小衫,著于右肩,此即偏衫之起源,约始于后魏,盛于隋唐。 据四分律搜玄录载,右肩之偏衫乃后魏之慧光律师所裁制者。 然两袖皆偏衫则不知何人所创制。 [法苑珠林卷二十致敬篇、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一之二](参阅“偏袒右肩”4374) p4373 发布时间:2025-05-20 05:37:40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32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