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九结 内容: 【九结】 p0088俱舍论二十一卷一页云:且结云何。 颂曰:结九物取等,立见取二结。 由二唯不善,及自在起故。 缠中唯嫉悭,建立为二结。 或二数行故,为贱贫因故,遍显随惑故,恼乱二部故。 论曰:结有九种。 一、爱结。 二、恚结。 三、慢结。 四、无明结。 五、见结。 六、取结。 七、疑结。 八、嫉结。 九、悭结。 此中爱结,谓三界贪。 余随所应,当辩其相。 见结,谓三见。 取结、谓二取。 依如是理,故有说言:颇有见相应法,为爱结系,非见结系,非不有见随眠随增。 曰:有。 云何? 集智已生,灭智未生,见灭道所断二取相应法,彼为爱结,为所缘系,非见结系。 遍行见结已永断故。 非遍见结。 所缘相应二俱无故。 然彼有见随眠随增。 二取见随眠,于彼随增故。 何缘三见别立见结;二取别立为取结耶? 三见二取,物取等故。 谓彼三见,有十八物。 二取,亦然。 故名物等。 三等所取,二等能取,故名取等。 所取能取,有差别故;立为二结。 何故缠中嫉悭二种,建立为结;非余缠耶? 二唯不善,自在起故。 谓唯此二,两义具足。 余皆不然。 故唯立二。 若缠唯八;此释可然。 许有十缠,此释非理。 以忿覆二种,亦具两义故。 由此若许具有十缠;应言嫉悭过失尤重。 谓此二种,数现行故。 又二能为贱贪因故。 遍显戚欢随烦恼故。 恼乱出家在家部故。 或恼乱天阿素洛故。 或恼人天二胜趣故。 或恼乱他及自部故。 二解品类足论一卷三页云:结有九种? 谓爱结、恚结、慢结、无明结、见结、取结、疑结、嫉结、悭结。 爱结云何? 谓三界贪。 恚结云何? 谓于有情,能为损害。 慢结云何? 谓七慢类。 即慢、过慢、慢过慢、我慢、增上慢、卑慢、邪慢。 慢者:于劣谓己胜,或于等谓己等;由此正慢、已慢、当慢、心高举、心恃篾。 过慢者:于等谓己胜,或于胜谓己等;由此正慢、已慢、当慢、心高举、心恃篾。 慢过慢者:于胜谓己胜;由此正慢、已慢、当慢、心高举、心恃篾。 我慢者:于五取蕴,等随观执我或我所;由此正慢、已慢、当慢、心高举、心恃篾。 增上慢者:于所未得上胜证法,谓我已得。 于所未至上胜证法,谓我已至。 于所未触上胜证法,谓我已触。 于所未证上胜证法,谓我已证。 由此正慢、已慢、当慢、心高举、心恃篾。 卑慢者:于他多胜,谓自少劣。 由此正慢、已慢、当慢、心高举、心恃篾。 邪慢者:于实无德,谓我有德。 由此正慢、已慢、当慢、心高举、心恃篾。 无明结云何? 谓三界无智。 见结云何? 谓三见。 即有身见、边执见、邪见。 有身见者:于五取蕴,等随观执我或我所。 由此起忍乐慧观见。 边执见者:于五取蕴,等随观执或断或常。 由此起忍乐慧观见。 邪见者:谤因、谤果、或谤作用、或坏实事;由此起忍乐慧观见。 取结云何? 谓二取。 即见取,戒禁取。 见取者:于五取蕴,等随观执为最为胜为上为极;由此起忍乐慧观见。 戒禁取者:于五取蕴,等随观执为能清净,为能解脱,为能出离;由此起忍乐慧观见。 疑结云何? 谓于谛犹豫。 嫉结云何? 谓心妒忌。 悭结云何? 谓心鄙悋。 三解品类足论八卷二页云:爱结云何? 谓三界贪。 恚结云何? 谓于有情,能为损害。 慢结云何? 谓七慢类。 无明结云何? 谓三界无智。 见结云何? 谓三见。 取结云何? 谓二取。 疑结云何? 谓于诸谛,疑惑犹豫。 嫉结云何? 谓妒忌。 悭结云何? 谓心鄙悋。 四解集异门论十九卷三页云:九结者:云何为九? 答:一、爱结。 二、恚结。 三、慢结。 四、无明结。 五、见结。 六、取结。 七、疑结。 八、嫉结。 九、悭结。 云何爱结? 答:三界贪是名爱结。 云何恚结? 答:于诸有情,欲为损害,内怀栽孽,欲为扰恼;已嗔、当嗔、现嗔,乐为过患,极为过患,意极愤恚;于诸有情,各相违戾;欲为过患。 已为过患。 当为过患,现为过患。 是名恚结。 云何慢结? 答:有七慢类,说名慢结。 云何为七? 答:一、慢。 二、过慢。 三、慢过慢。 四、我慢。 五、增上慢。 六、卑慢。 七、邪慢。 此七慢类,合为慢结。 云何无明结? 答:三界无智,名无明结。 云何见结? 答:三种见名见结。 云何为三? 答:一、萨迦耶见。 二、边执见。 三、邪见。 如是三见,合为见结。 云何取结? 答:二种取,名取结。 云何为二? 答:一、见取。 二、戒禁取。 如是二取,合为取结。 云何疑结? 答:于谛犹豫;是名疑结。 云何嫉结? 答:心不忍许,是名嫉结。 云何悭结? 答:心有秘悋,是名悭结。 五解如大毗婆沙论五十六卷至五十九卷广为分别。 六解大毗婆沙论五十卷四页云:有九结。 谓爱结、恚结、慢结、无明结、见结、取结、疑结、嫉结、悭结。 问:此九结,以何为自性? 答:以百事为自性。 谓爱慢无明结,各三界五部,为四十五事。 恚结,唯欲界五部,为五事。 见结,有十八事。 谓有身见、边执见、各三界见苦所断,为六事。 邪见,三界各四部,为十二事。 取结,有十八事。 谓见取,三界各四部,为十二事。 戒禁取,三界各见苦道所断为六事。 疑结,三界各四部,为十二事。 嫉悭结,各欲界修所断为二事。 由此九结以百事为自性。 已说自性;所以今当说。 问:何故名结? 结是何义? 答:系缚义、合苦义、杂毒义、是结义。 所余广释,如三结处。 如彼卷四页至九页广说。 七解入阿毗达磨论上九页云:结有九种。 谓爱结、恚结、慢结、无明结、见结、取结、疑结、嫉结、悭结。 爱结者:谓三界贪。 是染着相,如融胶漆;故名为爱。 爱即是结,故名爱结。 恚结者:谓五部瞋。 于有情等,乐为损苦;不饶益相,如辛苦种;故名为恚。 恚即是结,故是名恚结。 慢结者:谓三界慢。 以自方他德类差别,心恃举相,说名为慢。 如傲逸者,凌篾于他。 此复七种。 一、慢,二、过慢,三、慢过慢,四、我慢,五、增上慢,六、卑慢,七、邪慢。 谓因族姓财位色力持戒多闻工巧等事,若于劣谓已胜,或于等谓己等;由此令心高举;名慢。 若于等谓己胜,或于胜谓己等;由此令心高举;名过慢。 若于胜谓己胜;由此令心高举;名慢过慢。 若于五取蕴,执我我所;由此令心高举;名我慢。 若于未证得预流果等殊胜德中,谓已证得;由此令心高举;名增上慢。 若于多分族姓等胜中,谓己少劣;由此令心高举;名卑慢。 若实无德,谓己有德;由此令心高举;名邪慢。 如是七慢,总名慢结。 无明结者:谓三界无知。 以不解了为相。 如盲瞽者,违害明故;说名无明。 此遮止言,依对治义。 如非亲友。 不实等言,即说怨家虚诳语等。 无明即是结,故名无明结。 见结者:谓三见。 即有身见、边执见、邪见。 五取蕴中,无我我所;而执实有我我所相。 此染污慧,名有身见。 身是聚义。 有而是身,故名有身。 即五取蕴。 于此起见,名有身见。 即五取蕴非断非常,于中执有断常二相;此染污慧,名边执见。 执二边故。 若决定执无业、无业果、无解脱、无得解脱道、拨无实事;此染污慧,名邪见。 如是三见,名见结。 取结者:谓二取。 即见取、戒禁取。 谓前三见,及五取蕴,实非是胜,而取为胜;此染污慧,名见取。 取是推求,及坚执义。 戒、谓远离诸破戒恶。 禁,谓受持乌鸡鹿狗露形拔发断食卧灰;或于妄执生福灭罪诸河池中,数数澡浴;或食根果草菜药物,以自活命;或复涂灰拔头发等,皆名为禁。 此二俱非能清净道;而妄取为能清净道;此染污慧,名戒禁取。 诸婆罗门,有多闻者,多执此法以为净道;而彼不能得毕竟净。 如是二取,名为取结。 疑结者:谓于四圣谛,令心犹豫。 如临岐路,见结草人,踌躇不决。 如是于苦,心生犹豫,为是为非;乃至广说。 疑即是结,故名疑结。 嫉结者:谓于他胜事,令心不忍。 谓于他得恭敬供养财位多闻及余胜法,心生妒忌;是不忍义。 嫉即是结,故名嫉结。 悭结者:谓于己法财,令心悋惜。 谓我所有,勿至于他。 悭即是结,故名悭结。 结义,是缚义。 如世尊说:非眼结色,非色结眼。 此中欲贪,说名为结。 如非黑牛结白牛,亦非白牛结黑牛。 乃至广说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9:58:35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299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