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三种念住 内容: 【三种念住】 p0179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七卷一页云:然佛说有三种念住。 一、自性念住。 二、相杂念住。 三、所缘念住。 于何处说自性念住耶? 答:如契经说:有一趣道,能令有情清净,超灭忧苦。 谓四念住。 何等为四? 谓于身循身观念住,乃至于法循法观念住。 复何处说相杂念住耶? 答:如契经说:若有说:善法聚者,即四念住。 是为正说。 所以者何? 淳具圆满善法聚者,唯四念住。 何等为四? 谓于身循身观,乃至广说。 复何处说所缘念住耶? 答:如契经说:若有说一切法即四念住;是为正说。 所以者何? 具足摄受一切法者,唯四念住。 何等为四? 谓于身循身观念住,乃至广说。 此中三经标句,如其次第,别说自性。 相杂所缘念住,释句皆说自性念住。 以循观言,俱自慧故。 问:何故世尊于标句中,或说自性念住;或说相杂念住;或说所缘念住? 于释句中,唯说自性念住耶? 答:欲令胜义念住,无失坏故。 念住,有二种。 一、胜义。 二、世俗。 自性念住、是胜义。 余是世俗。 胜义、念住,于一切时,不可失坏;故佛于释句中,皆说自性。 有说:由自性念住力故;相杂、所缘、说名念住。 有说:欲显三种念住,俱以慧为自性故。 谓一慧性,由俱有法,相杂助伴,能有所作;即名相杂念住。 由所缘力,能遍随观;即名所缘念住。 由佛于契经中说此三种念住故;阿毗达磨者,亦于处处依三种念住而作论。 云何知然? 如说:云何身念住? 谓缘身慧。 乃至云何法念住? 谓缘法慧。 是谓说自性念住处。 此即契经所说有一趣道,乃至广说。 如说:云何身念住? 谓身增上道所生有漏无漏善。 乃至云何法念住? 谓法增上道所生有漏无漏善。 是谓说相杂念住处。 此即契经所说善法聚者,即四念住,乃至广说。 如说:云何身念住? 谓十色处,及法处所摄色。 云何受念住? 谓六受身。 云何心念住? 谓六识身。 云何法念住? 谓受蕴所不摄非色法处。 是谓说所缘念住处。 此即契经所说一切法者即四念住。 如是阿毗达磨所说,与契经相应。 是故此中,亦依三种念住而作论。 问:世尊为何等有情,说自性念住;乃至为何等有情,说所缘念住耶? 答:为即愚彼三种有情,说三念住。 谓愚自性念住者,为说自性念住。 乃至愚所缘念住者,为说所缘念住。 复次有情行有差别。 谓初业等。 为初业者,说所缘念住。 为已习行,说相杂念住。 为已超作意,说自性念住。 复次有情乐欲有差别。 谓广、略、中。 乐略者,为说自性念住。 乐中者,为说相杂念住。 乐广者,为说所缘念住。 复次有情根有差别。 谓利、中、钝。 为利根,说自性念住。 为中根,说相杂念住。 为钝根,说所缘念住。 复次有情智有差别。 谓开发生智,分别生智,引导生智。 开发生智,为说自性念住。 分别生智,为说相杂念住。 引导生智,为说所缘念住。 为如是等所化有情,故佛说此三种念住。 如彼广说。 二解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八卷一页云:复次有三种念住。 谓闻思修所成差别。 此中有说:于佛所说十二分教,受持、读诵、思量、分别;名闻所成念住。 依闻起思,依思起修,依修能断烦恼。 如依金矿出金,依金出金刚,依金刚能坏石等坚物。 胁尊者言:于佛所说十二分教,受持、读诵、思量、分别;是生得慧。 依生得慧,起闻所成念住。 依闻,起思;依思,起修;依修,能断烦恼。 如依种子,生芽;依芽,生茎;依茎,生枝叶;依枝叶,生花果。 问:此三念住,何差别? 有说:名则差别。 谓此名闻所成念住,乃至此名修所成念住。 有说:闻所成念住,一切时依名于义转。 谓素怛缆说有何义,毗柰耶说有何义,阿毗达磨说有何义,邬波拖耶说有何义,阿遮利耶说有何义,余书论说有何义。 思所成念住,或依名,或不依名,于义而转。 修所成念住,一切时离名于义转。 譬如三人,俱在池浴。 初人、未学浮,第二、半学,第三、善学。 未学浮者,一切时依岸浴。 半学浮者,或依岸,或离岸,而浴。 善学浮者,恒时离岸,在中而浴。 如第一人,闻所成亦尔。 如第二人,思所成亦尔。 如第三人,修所成亦尔。 是谓此三念住差别,如彼广说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9:55:34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290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