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三种重障 内容: 【三种重障】 p0181俱舍论十七卷十五页云:薄伽梵说:重障有三。 谓业障,烦恼障,异熟障。 如是三障,其体是何? 颂曰:三障无间业,及数行烦恼,并一切恶趣,北洲无想天。 论曰:言无间业者,谓五无间业。 其五者何? 一者、害母。 二者、害父。 三者、害阿罗汉。 四者、破和合僧。 五者、恶心出佛身血。 如是五种,名为业障。 烦恼有二。 一者、数行。 谓恒起烦恼。 二者、猛利。 谓上品烦恼。 应知此中,唯数行者,名烦恼障。 如扇搋等,烦恼数行,难可伏除;故说为障。 上品烦恼,虽复猛利;非恒起故;易可伏除。 于下品中数行烦恼,虽非猛利;而难伏除。 由彼恒行,难得便故。 谓从下品为缘,生中。 中品为缘,复生上品。 令伏除道,无便得生。 故烦恼中,随品上下,但数行者;名烦恼障。 全三恶趣,人趣北洲,及无想天,名异熟障。 此障何法? 谓障圣道,及障圣道加行善根。 又业障中,理亦应说余决定业。 谓余一切定感恶趣,卵生,湿生及女人身,第八有等。 然若有业,由五因缘,易见易知;此中偏说。 谓处趣生果,及补特伽罗。 于诸业中,唯五无间,具此五种,易见易知。 余业不然。 故此不说。 余障废立,如应当知。 此三障中,烦恼与业,二障皆重。 以有此者、第二生内、亦不可治。 毗婆沙师,作如是释:由前能引后,故后轻于前。 三障应知何趣中有? 颂曰:三洲有无间,非余、扇搋等,少恩少羞耻。 余障通五趣。 论曰:且无间业,唯人三洲;非北俱卢、余趣、余界。 于三洲内,唯女及男,造无间业;非扇搋等。 所以者何? 即前所说,彼无断善不律仪因。 即是此中无逆所以。 又彼父母,及彼己身,如次少恩少羞耻故。 谓彼父母,于彼少恩。 为彼缺身增上缘故。 又由于彼,少爱念故;彼于父母,惭愧心微。 以无现前增上惭愧,可言坏故。 触无间罪,由此已释。 鬼及傍生,虽害母等,而非无间。 然大德说:若觉分明;亦成无间。 如聪慧马。 若有人害非人父母;不成逆罪。 心境劣故。 已辩业障唯人三洲。 余障、应知五趣皆有。 然于人趣,唯北俱卢。 在天趣中,唯无想处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9:55:20 来源:听佛音 链接:https://www.tfoyin.com/dict/62894.html